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化战略意识明显增强。从全球范围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针对目前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纷纷制定相应的具体文化战略,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
美国的文化输出战略
作为文化强国,美国始终坚持文化输出战略来维持自身的世界霸权。美国文化输出战略具有如下三个值得关注的特征:第一,通过美国生活方式的推销来建立文化霸权。美国的文化输出战略走出了一条“先输出生活方式,后输出美国价值”的道路。美国式生活方式的全面推广,极大增强了美国价值观的诱惑力,从而成为“文化输出”战略的核心。因此,美国的好莱坞等文化产业和文化商品无不用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美国生活方式,从而浸染着美国价值观并到处推广。第二,不断增强社会科学理论领域的议题设置能力。美国网罗社会科学领域的世界精英,炮制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概念和新话语,表现出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议题设置能力是美国文化输出战略的核心能力,使美国处于全球文化话语生产链条的顶端。一旦拥有议题设置能力,人们即使不同意美国人的理论,但是依旧会用美国生产出来的理论话语来自我审视。第三,始终把持文化生产的基础设施。文化生产虽然是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活动,但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基础设施,例如报纸、媒体、网络。这些基础设施也就构成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渠道。美国的文化霸权不仅体现在文化商品的垄断,同时也体现为文化生产渠道的垄断,后者比前者更具有隐蔽性和扩张性。
法国的文化自主战略
美国文化的全球扩张引发了许多文化大国的文化危机,其中法国就是对抗美国文化霸权的典型。针对美国文化商品的倾销态势,法国形成了从“文化例外”到“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文化自主战略,法国有意识地运用“文化例外”原则来对抗美国文化霸权。比如,1994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进行的世贸组织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阶段,一些国家想把只适用于商品贸易的自由交换原则,也扩大到视听服务(电影电视)领域。以欧盟成员国(主要是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企图遏制这一做法,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则。它们认为,文化应被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产品,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不适用一般商品所适用的自由流通原则,反对把文化产业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商业规范之下。当然,“文化例外”原则也极易招致国际社会的误解,人们往往将法国的“文化例外”原则视为文化封闭和文化孤立。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法国将文化自主战略的核心理念重新表述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单一性的文化霸权。
德国的文化对话战略
如果说文化自主是法国倡导“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诉求,那么德国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主要是推进跨文化对话。所以,文化对话构成了德国文化战略的鲜明特色。为了实现东西两德的文化统一,因此德国倡导文化对话,既尊重东西两德彼此的文化差异性,但更注重以文化对话的方式增强东西两德之间的文化联系。从国外因素来看,德国的纳粹法西斯主义曾经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德国文化与国家形象构成了严重打击。二战结束后,德国想要摆脱人们对德国的负面认知,不仅对德国的二战历史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与真诚的忏悔,同时也要通过文化对话的方式,增强德国文化的亲和力,提升德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互动性,从而淡化人们对“纳粹德国”的负面印象。正是基于国内外的文化需求,德国形成了以文化对话为标志的独特文化发展战略。
英国的文化创意战略
英国的文化战略十分强调文化的原创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此方面,英国形成了“文化创意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通过文化创意战略的实施,逐渐扭转了人们对英国文化的传统印象,塑造出了一个富有活力和朝气的新文化形象。英国的文化创意战略的核心是提升文化创造力。英国不是主要依靠行政干预手段来推行文化创意战略,而是主张通过市场机制和自由环境来保护文化创造力,由此形成了“创意英国”的形象。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创意设计长期以来备受世界赞誉,许多顶级的国际品牌或图书,如苹果的IPOD、宝马的MINI汽车等的设计,以及风靡世界的科幻小说《哈利·波特》《海豚岛》《时间机器》《隐形人》《星际大战》和世界著名科幻大师克拉克撰写的《2010年:太空漫游》等均出自英国。可以看出,英国在文化创意方面的成就比较可观,英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日韩的文化立国战略
近年来,在我国经常能够看到“哈日”“哈韩”之类的文化现象,这体现了日韩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日韩两国的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是日韩两国实施“文化立国”战略的体现。日韩两国均将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走出去、扩大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日本在二战中的溃败宣告了其军事立国的破产,转而走向“科技立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此提振日本的经济复兴。为了扭转国际社会对日本仅是“经济动物”的偏见,改变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失衡的现象,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继日本之后,韩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政府在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同时将文化产业列为韩国支柱产业,甚至在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产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纵观日韩两国的“文化立国”战略,两国不仅大力发展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娱乐产业,而且都借助于娱乐产业而不断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两国的文化名片而风靡世界。
新加坡的文化整合战略
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中,新加坡凭借着文化整合而独树一帜。“亚洲价值观”的构建与落地,便是新加坡文化整合战略的成功典范。为了应对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社会的冲击,新加坡领导人便在1991年正式提出“亚洲价值观”,主要内容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的“亚洲价值观”是以东亚儒家思想为主体、吸纳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亚洲价值观”的文化整合之所以有效,首先是依靠新加坡执政党的大力推动。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通过诸如组屋计划等方式提升社会福利,既展现了新加坡政治精英主义和“好人政府”的合理性,又体现了“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的价值观,从而使“亚洲价值观”具有较高公信力而赢得人民的认同。
综观上述各国文化发展战略,可以发现:一方面,各国文化发展战略都具有一个共性,即一个国家文化战略的制定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即对文化发展的总体把握和全局思考。没有顶层设计,也就没有对文化发展的主动引领,也就没有文化发展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各国文化发展战略又具有显著的个性。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必须考虑各国的文化需求乃至社会发展现实,文化传统、社会诉求、问题意识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我们固然可以借鉴吸收他国的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现成的文化发展模式,而是应当立足我国实际,制定出符合我国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转自: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