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付费机制亟待完善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08





  近年来,我国数字音乐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更快更好地传递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下音乐活动严重受阻,这促使音乐产业进一步向线上转型,并催生了数字音乐平台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


  为了推动我国数字音乐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强化人们对于音乐版权价值的认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建议,完善线上音乐付费机制,提高网络音乐付费率。


  据了解,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原因,当前,我国数字音乐产业正呈现出96%的高正版普及率与5%的低正版付费率并行的发展态势。今年,受疫情影响,音乐产业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业内人士认为,马一德代表的这一提议可谓顺应在线音乐产业的发展大势。马一德在建议中分析称,中国在线音乐用户基数庞大,产业增长空间巨大,如能有效提升付费用户比率,不仅能推动数字音乐产业稳步发展,更能强化人们对于版权价值的认可,从而促进中国其他版权产业的协同发展。


  事实上,针对目前数字音乐平台付费率普遍偏低的状况,已经有国内从业者开始尝试突破。近日,国内某数字音乐平台在非会员用户中的歌曲切换之间进行了个性化语音推介插播的小批量测试。然而,这一小小的测试很快便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如此插播对非会员用户的音乐体验有损害,可能导致用户的流失。但在音乐行业,这一尝试也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尝试其实是海外成熟的数字音乐付费转化模式的一次借鉴和试水。据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Spotify正是借此实现了超过45%的付费转化率,而除了对非会员用户进行音频推广的插播外,Spotify的会员还能获得很多非会员所没有的服务功能,包括高音质音乐、无限制切歌、可下载离线音乐等。在海外很多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音乐平台的运营模式中,低价、免费的初期服务策略最终都是为了指向付费转化。


  当然,用户对于包括数字音乐在内的各类网络文化应用的体验感受,永远值得相关运营商重视与维护,但无论是用户还是音乐行业从业者,大家必须共同正视的是,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音乐平台必然是建立在运营商能够持续提供优质音乐内容供给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的统计,目前中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美国音乐付费率接近50%,而中国整体付费率只有5%左右。各大数字音乐平台上提供的大量可供用户免费聆听的优质正版音乐内容,固然对于大众的版权意识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数字音乐平台来说,也意味着高昂的运营成本,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音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马一德看来,当前,“制定行之有效的付费商业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音乐服务、进行音乐版权付费宣传等措施,提高网络音乐付费率,维持行业可持续发展,反哺音乐创作,已经迫在眉睫”。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音乐用户到了关键时期,唯有形成上下游多方的产业循环,才能让音乐产业机器持续健康运转,最终反哺音乐人、音乐制作等音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不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立足中国数字音乐快速发展的实际进行付费转化的探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数字音乐平台在考虑如何提升付费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体验感,如何让新的模式做到最优化,如何充分平衡好用户利益和平台利益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是国内数字音乐平台能否顺利迈过“付费转化”这道坎的关键。


  回顾中国音乐产业从传统化向数字化的演进,无论是建立版权秩序、建立付费体系,还是创新商业模式,无不是在推倒重建的阵痛中一步步走过来的,也正是来自各方的一次次质疑与批评,让中国音乐产业在坚定探索中逐渐跻身全球音乐行业发展前列。据高盛对全球音乐产业的最新预测,到2030年,全球付费音乐用户将增长至12.2亿,而这其中20%的用户为中国用户,中国将占据全球音乐流媒体用户的最大份额。这对于正在极力探索付费用户增长的中国音乐行业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对于任何行业而言,破旧立新都非易事,它需要用户的认可,也需要同行的并进。尤其是在开拓之路上,行业从业者始终要有敢于探索的勇气。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在版权问题得到逐渐解决的今天,音乐产业能否在付费机制的探索中再开创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