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有个电视短片《后浪》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大为轰动。片子里表现了当代青年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出国旅游、穿汉服、做舞蹈视频up主、电子竞技夺魁、潜水跳伞、跑到冰岛玩摄影等等。短片博得了许多“后浪”们的激赏和共鸣,说这正是他们向往的生活;也引起一些“前浪”的不满与批评,说其立意张狂,内容花哨,脱离现实云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后浪”与“前浪”的矛盾会永远存在,冲突会不断爆发,但最后结局,多半都以“前浪”退隐而告终,因为“后浪”具有时间优势,是舞台主角。“前浪”赵翼曾有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或许,这才是“前浪”应有的达观态度。
“前浪”不满意“后浪”,是个基本规律,往往会说他们骄傲自大,轻慢嚣张,说他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说他们狂放无忌,胆大妄为,全忘了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年轻时和他们毫无二致。这里固有恨铁不成钢的善念,有青春不再的失落感,也不无羡慕嫉妒的醋意。古往今来,每一波“后浪”的成长都曾遭遇过“前浪”的质疑,每一波“后浪”也都是在质疑声中长大、成熟并学会担当的。因而,奉劝“前浪”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拿过时的老标准去看待“后浪”,忽视或错判“后浪”身上那些鲜明的时代因素与年龄特点。
当然,“后浪”应尊重“前浪”,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毕竟他们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姜是老的辣;但尊重是一回事,是否完全照着办又是一回事,毕竟观念和思路都有差距。“后浪”们似乎还应收敛一点锋芒,表现得谦恭一点,说话有一点分寸,做事留一点余地——可那还是年轻人吗?
“后浪”与“前浪”的矛盾,也可叫“浪头的冲突”,包括思想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冲突,奋斗目标的冲突等。譬如“前浪”喜欢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后浪”则热衷高消费,及时享乐,动不动就要外卖,天天有快递,有的甚至是“月光族”。“前浪”喜欢安静地在家看书,三两知己小酌;“后浪”则更愿意扎堆去歌厅唱歌,越热闹越好。“前浪”喜欢稳妥而保险有把握的营生;“后浪”更喜欢干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前浪”凡事喜欢从众,循规蹈矩,不事张扬;“后浪”则喜欢彰显个性特点,就是要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前浪”喜欢按部就班,有时不免会因循守旧;“后浪”则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常抱有梦想,总要尝试些新鲜玩意儿……凡此种种,既有时代特征,也有年龄关系,很难说谁对谁错,可互相借鉴,也可各行其是,反正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在把着关口的。
同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与风格、风俗与习惯。因而,无论“前浪”还是“后浪”,都应学会辩证地理性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前浪”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一代不如一代”;“后浪”也别一棍子把“前浪”都打入老顽固行列。这里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是各行其是与和而不同,是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