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无证之罪》中让人毛骨悚然的杀手李丰田,他也是《无主之城》中让人意想不到的幕后主使。
他是演员宁理,上世纪9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时,曾担任过多部话剧和影视剧的男主角,事业的上升期,“年少轻狂”的他却选择了出国求学,在美国体验了各种不同的人生后,回到祖国,重新进入这个行业。
他说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只要能遇到好角色,他并不排斥总演反派。
《无证之罪》后
推掉了三十多个杀手角色
宁理曾在网剧《无证之罪》中饰演杀手李丰田,当时给很多观众留下“毛骨悚然”的印象。也正是在《无证之罪》中的精彩表现,让制片人在筹备《无主之城》时,再次想到了宁理。“当时制片人跟我说,有一个角色非常有挑战性,因为合作过,我知道这个团队的制作水平和品质。我就说没问题,先看看剧本。”
看到剧本的第一反应,宁理觉得很新鲜,因为在他的概念里,都是一些现实主义题材。“后来,我试着去剥离掉外表的东西,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剧中,宁理饰演的刘正毅最初是一个乐于助人、看似平庸的退休教师,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现他才是所有事件的幕后策划和主使者。原本在《无证之罪》中就饰演大反派的宁理,再次成为《无主之城》最大的反派角色,当记者问到他是否会担心被贴上“反派”标签时,宁理的回答很爽快:“这个我不担心。对演员来说,一定要以角色为出发点。”
宁理说其实拍完《无证之罪》后,他先后推掉了三十多个杀手的角色,“我还说呢,平时我这么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怎么现在一整全是演杀手呢。”他特感谢大家对自己的认可,反过来想想,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我推掉这些杀手角色,并不是说我排斥这类角色,而是那些杀手都是非常概念化的,不像李丰田有角色特点,我觉得即便是反派,他也应该有自己的闪光点。”
演《无主之城》
造型曾拒绝日本动漫风
宁理的父亲是一位老派工程师,“他非常理想主义,也很认真,很简单。最初我接到刘正毅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觉得他似曾相识,所以在定造型的时候,完全就是参照了我父亲的穿着打扮。”
比如剧中刘正毅穿的外套,还有里面的衬衫、裤子和鞋,是宁理拿着自己父亲退休后出去旅游的照片对应着准备的。最开始剧组的服装老师,给宁理搭配了一身,类似于日本动漫里面的老教授形象,都是长风衣什么的,宁理觉得不太对,“虽然我们有一点科幻,但是还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接地气的。”
宁理觉得刘正毅这个人搁在人群里,应该是一个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老派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注重外表穿着的科学家。“这个想法,后来也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包括剧中角色所戴的帽子,也是宁理在开机前,特别跑了好多个二手店淘来的。
除了造型,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宁理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刘正毅在剧中有一个从老实人到幕后黑手的转变过程,但宁理觉得刘正毅自始至终性格是没有变的。“只不过当大家慢慢发现,才会恍然大悟他的真正目的,包括到后面反转的剧情,即便是他要表演出来的凶恶,我都是用一种依然谦和、温婉的手法去表达的。”
刘老师特殊道具
总看的那本书大有来头
当宁理最初看《无主之城》的剧本时,他想到了自己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写的《苍蝇王》,《苍蝇王》讲述的一群孩子因为战争漂流到一座孤岛上的故事。“虽然那本书的结局跟我们《无主之城》的结局正好相反,但在剧里,我让刘正毅一直拿着这本书,很多细心的观众能发现我一直在看一本书,其实那本书就是《苍蝇王》。”
这本书是宁理为刘正毅设计的一个道具,它就像是他的精神支柱。宁理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戏,就是刘正毅躺在酒店房间里,外边是攻击他们的蝙蝠,他看完一页然后把书合上,放进一个塑料的密封袋里,戴上眼罩,用耳塞把耳朵堵上,很安稳地入睡了。
“当时我跟导演说,能不能把我拍得越慈祥越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把他自己整个包裹起来,他不愿意真正地去看、去体会这个世界的改变。这段戏没有台词,但是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我们当时这样去拍了,不过最后没有剪进去,应该是导演有自己的想法。”
追剧习惯暴露年龄
最近迷上弹幕
《无主之城》的拍摄地在台湾附近的一个小岛上,那个岛本身就比较原生态。宁理说,最初大家刚到岛上时都非常兴奋,因为景色很美,但是没过几天,就都崩溃了,“因为岛就那么大,虽然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外边也没有攻击我们的蝙蝠和感染者,可到了拍摄后期,精神上也都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拍戏之余,宁理会找个二手自行车去环岛,放松一下自己。
宁理说自己属于那种很容易投入进角色的演员,虽然在生活中还是要尽量保持本人的状态,可还是会相互渗透,比如拍《无证之罪》刚杀青那会儿,他回家看父亲,“我们聊着聊着天,我父亲突然跟我说:你最近什么毛病,怎么老斜眼看人?所以有的时候可能我自己都没感觉。”
而说到追剧,宁理觉得自己的追剧习惯特别容易暴露年龄。“我们以前都是定点守在电视机前,所以现在也是这个习惯,一到8点我就特紧张,生怕自己晚5分钟就错过了,但其实什么都不会有影响。”他说自己之前不怎么看弹幕,觉得影响观感,不过其他演员都建议他打开弹幕看看,“看到我一出来,就有好多网友说:李丰田出来了,他这次没抽烟。还有的说,‘行了,别演了那个谁,刘正毅就是大boss’。”
宁理说通过看弹幕,他觉得作为创作者一定要做到更加严谨,千万不能低估观众。
戏外人生
上戏毕业后就当男一号
宁理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和姐姐是医生,所以父母也希望他能以后做类似的工作。高中时,他学习成绩不好,但觉得自己应该考一个大学,可又不喜欢那些专业。第一次高考失利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原来还有专门学习表演的大学。“我从小就特喜欢带着小朋友玩打仗的游戏,现在想想那都是一种扮演啊。”
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也曾有人打击过他,“别人说:哎呀,你别考了,眼睛那么小,人家都浓眉大眼的,你这样的怎么当演员?不过幸亏我没听他们的,还是去考了。”宁理说上了学才觉得后怕,因为才知道有很多上过多年专业课的人去报考,最后都落选了,自己算幸运的。
大学毕业后,宁理被分配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当时叫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我们剧院非常扶持新人。像很多新人到了新的单位都是先跑龙套,我是一去了就做主演。”不仅仅是在话剧舞台,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视台的创作环境也非常宽松,给予的资源也很好,“朱旭老爷子,包括上影厂北影厂一些老戏骨,还为我对戏搭戏,我那个时候真的是春风得意。也正是因为那时候太顺利了,所以想尝试一下不一样的人生。”1996年,宁理在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选择了去美国深造。
差点成了美国邮政职工
在宁理心里,一直把去美国这件事归结为“年少轻狂”,想要尝试不同人生的他,也确实在美国做了很多职业,除了上学,他当做珠宝鉴定师、做过房地产,还去邮局打过短工。
而这段打短工的经历,让宁理印象最深。美国邮局的正式职工圣诞节期间,大概要休一个月的假,这个时间就会找一批临时工,“他们分拣邮件的形式和早年间我们的形式一样,都是一个一个小格子,然后按照地区编码分拣,再打包送出去。”宁理所在的邮局,打包信件的机器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的,总坏,每次都需要找专业的技术人员检修。一来二去,宁理也学会了如何修理,再坏,他就自己动手。当正式员工的假期结束后,所有临时工就要被辞退。“主管突然找到我,跟我说他们希望我能成为正式员工。其实当下有一瞬间,我是有些动心的。因为邮局正式员工的待遇很好,能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宁理觉得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50岁时的生活,他扪心自问,抛下国内的一起,出来求学,难道就是为了这个?于是,果断拒绝了对方。
走到如今,早已知足
宁理有很好的语言天赋,当初他在上海生活了几个月就可以用上海话跟本地人交流。在美国,宁理也很快过了语言关,这让他能更好地参演到一些剧团的话剧表演中。后来他还在美国拍了自己的独立电影,经常跟着剧团在美国和英国等地演出,但越是如此,他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无法融入进当地的文化,2005年,他决定回国发展。
回国后的宁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失去之前一切的光环,从头开始。他也曾挣扎过一段时间,但是国外的生活经历让他很快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我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期待遇到更好的剧本和团队,全身心地去投入,我觉得这个岁数,能够做到这些就足够了。”(采写/新京报记者张坤玉)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