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SE成团
成团后的R1SE正如节目宣传语一样,“饱怀赤子之心,预备乘风破浪。”
6月8日晚,腾讯视频大型青年团训节目《创造营2019》迎来总决赛成团之夜,最终周震南、何洛洛、焉栩嘉、夏之光、姚琛、翟潇闻、张颜齐、刘也、任豪、赵磊、赵让11人一起顺利成团,组合名为R1SE。
总决赛当晚,26强成员分为两组,演唱《乘风》和《赤子》。两首歌曲的名字正代表着一档以男团为载体的节目乘风破浪的故事。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创造营2019》总制片人马延琨,《创造营2019》总导演、好枫青芸创始人孙莉以及R1SE的11名成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透视打造一支具有少年感的正气男团的方法论。
主题
以训为纲探寻中国男团标准
“赤子之心,乘风破浪”是《创造营2019》的主题,在节目中学员们为了梦想拼搏,既是兄弟也是对手,尤其是周震南和姚琛的对决,让很多观众感受到了少年热血。对此马延琨称,“节目中的兄弟情、热血、竞争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不止是周震南和姚琛,其实有好几队都存在着是兄弟,但也希望能够成为对手的情况,因为他们觉得遇强则强,在battle中,他们的情义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同时又能彼此激发,展现出很燃的感觉。”
节目里的学员之间为了梦想拼搏到底的精神贯穿始终,每一个学员从入营开始到暂别,都经历了成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自己、面对失去以及面对未来,“从选角的初面试到总决赛里进入决赛的26名学员和返场学员身上,都能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孙莉说。
“希望寻找、锻炼怀有‘赤子心’——即永存向上之心、好奇、好学、不断拼搏向上的中国少年,挖掘、展现中国当代少年的正向风貌,从审美到品格、从能力到信念,全方位实现对当下少年的价值引领。”这是《创造营2019》想要实现的价值立意,希望能够以训为纲探寻中国男团的标准,推动男团市场“从有到优”的变革。
成团
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
很多网友对《创造营2019》中的20公里拉练印象深刻,在这一期节目中有学员要暂别,节目组创新地设置了多个站点,每到一个站点都有部分学员被告知是否进入下一赛段,没有进入下一赛段的学员可以选择就此止步,也可以选择陪队友走到终点。
孙莉认为20公里是对人生道路的一次映射,并且男孩应该在更开阔的环境中去表达。“到行进过程中,一开始你一定有很多同行者,但走着走着,大家在不同的道路,或者不同的岔路口会有告别,于是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朋友要走下去,有困难要走下去,没有朋友也要走下去,有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都要走。”也正如节目里已经34岁的张远安慰暂别节目的马雪阳,他们曾是拥有家喻户晓代表作《棉花糖》的前男团至上励合成员,“这条路还很长,我们都坚持了十年,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
成团之后的11位少年组成R1SE组合,在总决赛结束后,他们稍作休整就接受媒体采访,所有学员非常感谢男团创始人为自己点赞,也希望能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没有成团的学员,在追梦道路上完成了一次有关成长的锻炼,厚积薄发。
价值
中国少年彰显精气神
今年《创造营2019》展现的是少年的成长,其实“少年感”彰显的是中国少年的精气神。中国少年渴望被看见和讨论,从各方面展现当代少年的青春态度。对此马延琨认为,“创系列”节目本身应该做的事情,一直是坚持表达当下年轻人的态度,节目中希望去树立年轻人的榜样,希望引发年轻的共鸣。
谈及“创系列”两档节目核心赛制的变化,孙莉表示,“班级没有流动被固定了,那么就建立了班主任和本班同学之间的长线关系,比如说苏有朋老师请他们班同学吃鸡,非常生活化,这也还原到了我们在学生时代跟班主任朝夕相处之后产生的情感关系;此外在宣布成绩的过程,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今年变成了主动接受,我们想要呈现出来的心理变化,都是在力求从被动的关系变成主动的表达,这显然是我们从少年时代到成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变量。”
《创造营2019》总决赛,在乘风组和赤子组两队表演节目之前播放了一段VCR,学员们面对着大海喊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少年们心底深度的渴望和梦想,清晰可见,真诚动人。孙莉对记者说道:“这一段VCR就是在海滩放烟火当天,节目组把所有学员带到海边去做的一个自我表达,然后是一场海滩烟火,我个人最喜欢那个盛大的青春烟火的画面。”海滩烟火也给很多观众一面镜子,去看到舞台和日常训练之外的学员的另一面,当少年们抬头仰望星空烟火时,跟最亲近的队友站在一起,内心的渴望和梦想,都有了表达的载体和出口。
“这档节目带给创作者和观众一个非常难得的窗口,就是在一群少年的身上和心里面所长出来的少年心气是最为动人的一种样子。”孙莉认为,从前期筹备到总决赛收官的10个月时间里,《创造营2019》展现出的,是一群少年飞速成长的过程。
“看似热闹非凡的中国男团市场,实则存在诸多问题。艺人专业能力匮乏、同质化严重,造成了男团缺乏一定的大众影响力,中国男团市场现状亟须被改变。《创造营2019》想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优秀的、能被大众认可的中国男团。”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