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票房如火如荼。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24日21时,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破110亿元,《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分列暑期档票房前三。与此同时,2023年7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9.67亿元,超2018年7月总票房69.66亿元的成绩,刷新中国影史7月票房纪录。
上周末,暑期档迎来一次中外大片的激烈对决,映前不被看好的进口片《芭比》逆风翻盘,一度拿下豆瓣8.9高分,成为目前暑期档评分最高电影;而“想看”热度曾大幅领先的开心麻花喜剧《超能一家人》开局爆冷,评分一度跌至4.0,很有可能是今年暑期档甚至全年的最差影片。
有影评人说,群雄混战的暑期档中,每成就一部影片,就显现一批观影主力。从两部影片得失中,也可看出当下观众真正需要什么。
《芭比》沪上排片逆袭
7月21日,首日上映的《超能一家人》不出意外获得全国电影票房日冠,开心麻花出品+合家欢喜剧+沈腾,曾被市场验证是卖座的标配,何况该片上映前,影片“想看”人数就超过百万。
然而,就在当日,不少上海影院经理惊讶地发现,卖得最好的片子并非《超能一家人》,而是同一天上映,映前几乎不见宣发,预告片被不少观众鉴定为“烂片”的《芭比》。尽管《芭比》首日排片仅为2.4%,但豆瓣开分8.8,甚至一度涨到8.9,口碑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
记者7月22日在徐家汇一家影院发现,下午场的《芭比》几乎满座。影院并没有该片相关海报、周边物料投放,但不少观众特地穿了粉色或带有芭比元素的服装来观影。全场笑声不断,直到片尾字幕放完,约半数观众还坐在座位上不舍得离场。
上映首日,《超能一家人》排片占比达36.9%。随着《超能一家人》《芭比》分别开分4.4和8.8,短短一日,已经“攻守之势异也”。7月22日,上海市中心一家影城几乎把重要场次都排给了《芭比》,而《超能一家人》仅排了夜间场次。一家影院经理告诉记者,排片时更多参考的是本地排片占比和票房占比数据,如果后者高于前者,证明影片有更高的性价比,可以上调排片。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7月21日,《芭比》在上海的排片占比为5.3%,票房占比达到8.4%;《超能一家人》的两项数据则为33.0%、25.4%。截至7月25日16时30分,《芭比》在上海的排片占比已经达到15.1%,远高于《超能一家人》的8.3%。从全国来看,两者的排片也分别调整为9.7%和10.9%。
IP改编离不开深刻洞察
尽管《芭比》和《超能一家人》题材和观感完全不同,但二者都为喜剧、奇幻类型,并且背后都倚靠着知名IP。
《芭比》能在国内赢得高口碑,未必是好莱坞模式仍有用武之地,更大程度上在于它找到了IP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和《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等今年上映的高分IP改编电影一样,影片原汁原味呈现了芭比娃娃的世界,有几乎从玩具中等比例放大的芭比乐园,粉色系为主、充满塑料感的房屋、汽车、救援用具等,由玛格特·罗比等人饰演的“芭比”也复刻了芭比娃娃的经典造型和穿搭。
影片在主打还原的同时,赋予这些“还原”更多意义。看了电影会发现,芭比乐园里高还原的童话场景是为了和现实世界形成对比,服务影片中的重要戏剧矛盾。肯与芭比大战时,将芭比的衣服一件件从空中抛下,半空中还会来一个服装特写和简介,在植入IP元素的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笑点。电影里还有满满的流行文化和生活中的梗,并不难懂。比如开场画面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主线以戏剧手法模仿了《楚门的世界》,谈论男女观众在观影偏好上的差异时,举的例子是扎克·施耐德剪辑版《正义联盟》和《教父》。电影里有关身材和容貌焦虑等话题的思考,以及对不同性别、代际的思维差异和相处方式的探讨,让不少人觉得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大银幕“嘴替”。
反观《超能一家人》,除了演员班底,以及在某个场景里非常刻意地植入开心麻花的演出海报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IP元素的体现。影片改编自俄罗斯电影《超能力家庭》,主角改成居住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反派不知为何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原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隐身、漂浮等超能力,在改编版本中形同虚设,使故事逻辑显得有些牵强。
作为一个没有故事性的玩具IP,《芭比》在电影改编中抓住了重要的一点:好的IP改编应该与时俱进,寻找IP价值中能引起当下共鸣的点,这背后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主打家庭情感的《超能一家人》却缺乏现实生活气息,“一家人就是相互拖累的”这一落脚点,更是难以让人产生共鸣。
观众需要更强的观影动机
暑期档的得失也许证明了两点:一方面,靠市场刚需躺赢的时代已经结束。当视听轰炸已司空见惯时,观众越来越在意剧本逻辑,细节要经得起推敲。观众想看的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独行月球》里的“袋鼠拉车”,而不是《超能一家人》里临时把火车改造为雪橇,只讲画面不讲逻辑的视觉奇观。
另一方面,对商业片而言,关起门来写剧本的时代结束了。当社交话题属性成为电影宣发的要点,需要在制作时就带着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在创作中回应当下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芭比》自然不用说,传统文化题材的《长安三万里》亦能靠小观众在电影院里背诗刷屏。要让观众回归影院,需要更强的观影动机。喜剧片固然自带热销属性,但不妨思考一下,除了要逗笑观众,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创作追求是什么。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