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主演的网络剧《昆仑神宫》落下帷幕。该剧不仅收获了观众的认可,也为腾讯视频带来了热度,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热播剧。
《昆仑神宫》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鬼吹灯》这个超级IP的加持。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网络文学,天下霸唱创作的《鬼吹灯》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香饽饽,多部相关改编的影视作品问世,让作者丰富饱满的想象力在影像中落地,最终成就了“铁三角”诡谲悬疑的探险奇缘。
比照《昆仑神宫》,再盘点一下近期的热播剧,一个共同的特点浮出水面——网络文学IP改编占据了主流。豆瓣评分7.7分的《星汉灿烂·月升沧海》改编自关心则乱的小说《星汉灿烂,幸甚至哉》,连载于晋江文学城;暑期爆火的《苍兰诀》改编自晋江签约作者九鹭非香的同名小说;在电视剧榜单稳居前三的《沉香如屑》改编自苏寞的仙侠题材小说。再往前推几年,《琅琊榜》《甄嬛传》《芈月传》《花千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掀起狂播热潮的经典作品,背后都少不了网络文学IP的身影。一时间,网络文学IP改编呈井喷之势,题材包罗万象,成了影视剧的制胜法则。
那么,有了网络文学IP便可以一劳永逸?深度观察不难发现:当影视行业极尽所能漫卷网络文学界之时,也许正挤占着原创力的生产空间,将创作风格引向单一的死胡同。
先有内容,后有流量
影视圈热衷网络文学IP,看中的是文学价值还是经济价值?答案不言自明。经济资本进入网络文学界,促进了网络文学作品IP化的专业性和规范化,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反过来,网络文学IP改编成影视作品,IP实现了内容的变现,转化成文化产品,获取经济利润转化为经济资本。“这部分经济资本又可以进入产业链的下一环节,这种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为网络文学IP打上了文化资本的烙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俏认为。
网络文学有丰富的题材且内容通俗,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生活质感,极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对出品方来说,选择一个成熟的网络文学IP,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道理很简单:沉淀下来的网络文学IP,内容经受了市场检验,且有很深的用户情感支撑。在经年累月的连载中,网络文学IP拥有庞大的原著粉丝群体,他们阅读过小说,投入了感情,活跃在互联网中,能够帮助作品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网络文学IP自带的人气流量,也使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越来越被影视改编所倚重。
珠玉在前,经典网络文学IP改编收获了大批成功案例,观众买账,相较其他文学作品,其改编成功的可能性更高。《鬼吹灯》自2006年在天涯论坛连载后便因奇幻的写作风格风靡一时,积累了万千粉丝。腾讯视频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以超45亿的播放量,收获了当年平台播放量最高和口碑最好的“双冠”称号。《甄嬛传》首播距今已11年,仍热度不减。据《甄嬛传》出品方透露,该剧开播至今,平均每年为公司带来超过一千万元的收益。
《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21年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目超过100部。在总播映指数前十名的影视剧目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占到六成,影视剧改编精品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涌现的热播剧《司藤》《雪中悍刀行》《小敏家》《乔家的儿女》《理想之城》等反响热烈。经过多年的作品积累,“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热门影视剧的源泉”已是业内共识。
尊重原著是第一标准
如今,人人都在谈IP,而凭借网络文学IP改编赚得盆满钵满的群体更是数不胜数。但拥有网络文学IP就可以一劳永逸吗?从结果看也不尽然,至少,从IP到成为优质影视作品的路上,还要迈过改编和制作两道坎。
这一点,《鬼吹灯》系列小说IP的开发颇有代表性。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超级IP,《鬼吹灯》的改编权归属四散各处,连原作者天下霸唱都无法左右。回顾其10年改编历程,不同主创团队制作拍摄,导致作品之间呈现出巨大的风格差异,质量也不稳定。
其中,导演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除了保留一些人物名称和典型事物外,故事背景、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皆与原著玄幻神秘色彩相去甚远,制作上向科幻片靠拢。陆川曾坦言:“改编不需要遵循任何原则,书是食材,怎么做是厨子的自由。”正是由于这样的改编,《九层妖塔》创造了豆瓣评分4.4的低分,天下霸唱以“社会评价极低,构成对原著的歪曲和篡改”为由,将《九层妖塔》告上了法庭。
腾讯视频的《黄皮子坟》也是《鬼吹灯》系列网剧作品中评价较低的一部。究其原因,同样是导演追求自我表达的创新,对剧中的主角人设及故事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场景和情节的设置更趋于写实,招致许多原著粉丝的不满。
《黄皮子坟》口碑遭遇滑铁卢后,制作人梁静曾公开表示,团队当时过于自信,认为剧本好,演员也演得不错,却忽略了拍的是IP。“所以在拍第二部的时候,放弃了原来那种非常自我的想法,在保持品质的同时尽量往中间地带靠拢,往原著上靠拢。”梁静的认识十分清醒,转换思路后,《龙岭迷窟》《昆仑神宫》口碑提升明显。
可见,网络文学IP的改编有一定的“潜规则”。对原著粉丝来说,自己钟爱的作品翻拍成影视剧能否成功,尊重原著是第一标准,不仅是故事内容,细节和场景的高度还原,主角是不是原汁原味等都被纳入了考量范围。也就是说,上述陆川的言论难以成立,IP改编是有框架的。从创作团队的角度看,IP具有独特的气质,拍这样成熟的底本,准确保留它的内容,把剧改编、制作的和观众想象的尽量一致非常重要。比如今年的《欢乐颂3》,虽然保留了剧名和核心设定,但与原生故事完全割裂,演员集体“换血”。这样一部IP剧,既放弃了原著粉丝市场,也没有情怀加持,几乎走了《黄皮子坟》的老路,“扑街”自然在预料之中。
“IP热”的贫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网络文学IP的热闹也许只是暂时现象,背后的逼仄与贫困也已经清晰可见。
业内人士曾坦言,选IP就像选和氏璧,外表看起来像石头,主要看中的还是其内核。实际上,如今榜上有名的IP改编剧都是网络文学繁盛十几年积攒下的家当。《庆余年》的原作2007年就已经发布,《甄嬛传》《鬼吹灯》《芈月传》《赘婿》《清平乐》《盗墓笔记》等优质IP问世至今也有十几年的光阴。
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比,内核好的优质IP显得难能可贵。《蓝皮书》指出,网络文学精品力作相对较少,尤其缺少现象级佳作,整体创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国45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全年新增作品250多万部,存量作品超过3000万部,但改编成影视剧目的不过一百多部,经过几年的密集开发,沉淀下来的精品IP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巨大的存量与窄小的输出,也是未来网络文学IP长久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命题。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网络文学IP趋之若鹜,映射出影视圈原创力的不足。“从网络文学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作家缺乏现实关怀和文学审美情怀,创新能力弱化,网络文学窄化为网文,局限在玄幻、穿越、盗墓等容易变现的类型化题材上。作品大都描写一路开挂的人生,张扬丛林法则,哪怕最贴近现实的都市作品里的主人公也都是白领阶层。”汤俏在研究网络文学“IP热”时提到。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狂热追求网络文学华丽的外表,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爽文”充斥影视圈,观众亦有审美疲劳之感。
前两年大女主剧、清宫宫斗剧当道,女主角一路“升级打怪”,最后走上人生巅峰,资本尝到甜头之后便蜂拥而至。但经过众多同类别剧目的洗礼,观众对相似的套路早已厌倦,很快大女主剧就成了“扑街”的重灾区。一些所谓的网络文学IP改编剧,更像是噱头,靠着换汤不换药的情节,用一道道文化快餐蚕食着创作群体的想象力,也让影视剧市场变得乏味且淡薄。即便是坐拥热门网络文学IP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跟风无异于饮鸩止渴,反而挤压了原创剧本的生存空间——经历了无数的试错,这样的道理愈显深刻。所以,创作要从内容出发,高水平的原创力、好的故事、好的文本,再配上走心的改编,才是热播剧的“万能公式”。
转自:大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