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着手改编《理想之城》的剧本时,爽剧和大女主剧正当道。我们团队内部也曾发生过关于剧本方向的激烈讨论。一种声音认为,爽剧热热闹闹,观众爱看,又是前人已走熟的路,走来不费劲,何乐不为。但我和吴兆龙老师同时守着另一种认知:跟风之作,再好也不过是第二名。既然要做,就做一部没有经验可复制的,就做市场的“第一名”。
吴老师更进一步提出,不但做第一,还要写“职场最难的部分”。职场最难,不过人心与人性也。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树立了明确目标,绕开新人逆袭大杀四方的爽剧套路,写一出国产剧中从未有过的职场浮世绘。
为每个人物构建完整的内心,主角身处的职场才有真实质感
原小说里,赢海集团已呈现出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权力体系,每个层级也都有代表性人物。但这些人物不够饱满,于是我们走访大量的职场人士,包括企业高管、中层管理和普通员工,从他们身上一点一滴抠出各个层级职场人的特质、烦恼与行为模式,再一点点填充到角色身上,力求让观众看到剧中人时能会心一笑,生出“我身边就有这种人”的亲切感。比如张小北用优惠券请客,财务梅大姐装病让苏筱服软,吴红玫将羊绒衫吹呲毛了等等细节,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抠下来的。
曾有人质疑,需要费这么大的笔力在配角身上吗?他们不就是一些工具人吗?在我看来,他们固然是剧中配角,但同时是自己的主角,而非为主角服务的工具人。所以,剧中每个人物都应有个体的自主意志和职场诉求。以东林为例,内奸门事件里是苏筱保全了他。待苏筱成为部门经理,他却坚定地站在陈思民这一边,认为“铁打的陈主任,流水的商务合约部经理”,跟陈主任作对的苏筱没有前途。他依据此前经验作出的判断,藏着一个小人物的生存逻辑。
给配角以完整的内心动线,使其拥有丰富的立面。与此同时,也有必要为小角色配置能与主角旗鼓相当的认知能力、心理成熟度。一段时间来,为了凸显主角的优秀与智慧,在电视剧创作中似乎存在某种“懒惰逻辑”:只要在主角的对立面,困难会降级、对手会降智。观众用“主角光环”或者“金手指”来称呼这些套路,本质是对创作者低估观众鉴赏力的讽刺。所以,在为苏筱设置职场困境时,是靠弱化配角来衬托,还是用“强中更有强中手”的角力来彰显,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只有一个契合现实逻辑的人物生存环境,只有一群如生活所示那样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剧情才能以真实的质感抵达观众的共鸣空间,主角也才能凭借真正的智慧赢得“光环”。
让事件之间产生内在的逻辑链,故事会自然生长
从小说到电视剧,我们重塑了故事的框架。
其实内奸门、贿赂门、连升三级、桃花门等具体事件,都从原小说来。但在提供戏剧故事的同时,原小说里的事件却是孤立的,缺少前后因果必然关联性,只是以苏筱的个人成长为主线串起各孤立事件,使得其他人难免有工具人之嫌。因此,我们对故事结构最大刀阔斧的改变,就在于为许多关键事件增添了内在勾连的细节、伏笔。如此一来,事件之间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层层铺展开,又一层一层地收回来,环环相扣间,最终落点于天字号合并。
如观众所见,《理想之城》最后呈现了四条主线,两明一暗,另有一条半明半暗。苏筱的个人成长史、天字号与集团的斗争史这两条是全明的主线,赵显坤推动天字号合并是半明半暗的,还有一条全暗的是夏明主导的天科独立之路。这四条主线交织在一起,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围绕四条主线活动,彼此影响、推动,相互成就。虽然人物众多、事件繁杂、节奏快,观众并不感觉乱,因为所有事件都有因果关系和承接关系,逻辑链一目了然。
四条主线同时推进另有个好处,就是会在一个大周期事件结束后,观众回过头一想,所有伏笔显现,一层推一层,会产生一种类似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快感。被观众们认为是高光点的第11集和12集,就是内奸门大事件揭晓之时,它并不是被刻意安排出来的,而是角色们互相推动产生的。角色们一旦建立,就会产生自我意志,即使我是编剧,也只能按照他们的意志来写。若不如此,故事就会特别拧巴。
此外,细节的填充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关联观剧体验,是悬浮还是现实,是背离还是共鸣?职场里,背过黑锅的人不是孤例,所以苏筱被开除时余经理一句“我也对你期望很高”让很多人唏嘘感慨。在这里,有做造价的人提出现场安全事故的责任落不到商务身上,没错,但苏筱真是因为安全事故被开的吗?想明白,也就理解了贺胜利那句“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了。
电视剧里很多细节取自真人真事。比如让很多观众震惊的饭局猪叫,群星广场停工改外墙设计,苏筱包里被人偷偷放了钱,陈思民抬高陆争鸣打压苏筱,张小北为了省钱不肯坐空调车……凡此种种都是现实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我们向生活的细节取经,能拉近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也在折射现实、折射社会、折射人心中,为电视剧增加了浓墨重彩的现实主义色彩。
打破大女主剧的套路,从一次理想主义的进击开始
剧本完成初稿后,拿到市场上,肯定与否定的声音各占一半。否定的声音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爽剧才能畅通市场,女主角一路连个金手指都没有,感情戏又少,缺少嗨点,缺少糖份,观众很难接受。第二,这些年成功的电视剧大多是女性与女性间竞争,现在女主角一人要与那么多男性博弈,且男人戏占得比重颇多,根据以往经验,成功恐怕是小概率事件。第三,太过真实了,观众白天在办公室里亲历职场压力,晚上还回到家里看电视复盘,谁受得了?还有人说得更直白赤裸——当下没有这么做电视剧的,这套行不通,应该直接改成真正的大女主剧。
没错,尽管苏筱有900多场戏,但《理想之城》不是大女主剧。我们的故事里,苏筱更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那块石头。没有石头,水面静止,深不可测。是这块石头,让一浪推着一浪地波动起来,而我们追随着浪花,触碰到一个又一个人的理想或堕落、坚持或退让、迷失或觉醒。
曾经,每一个人在踏入社会时都心怀理想、斗志高昂。是什么消磨了斗志?是什么熄灭了理想?又是什么束缚了脚步?是无数个余经理、无数个陈主任,还是无数个“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就一定对吗?”演员孙俪裸妆顶着黑眼圈在屏幕上问了这么一句,这是对剧里墨守成规的东林和陆争鸣的反问,也是对当前高光滤镜磨皮美颜充斥的电视剧行业的反问,还是对电视机前一部分沉睡了理想的观众的反问。哪怕有一人触动,便是《理想之城》的意义所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脚步,后浪之所以比前浪走得更远,是因为前浪的推动,而“后后浪”也终将会成为前浪。所以,从来没有什么“从来如此”。
(作者为《理想之城》编剧)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