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考古揭秘周代“南水北调”

    记者1月31日从陕西省考古学会获悉,历经十余年考古勘探,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不仅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也收获了周代水利与都城考古的重要发现,揭开了周人“南水北调”工程的神秘面纱。
    2024-02-05
  • 苏州非遗“吉祥三宝”在传承创新中“出圈”

    31日,龙年新春工艺美术特展正在苏州美术馆展出,集中展示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虎丘泥人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展出作品308件(组),为市民及游客奉上最“酥”式的新春礼物。
    2024-02-04
  •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上线数字博物馆 开启“云游”模式

    记者31日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近日上线试运行,成为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艺术及石窟保护、研究、传承利用成果的全新平台。
    2024-02-03
  •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推动中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30日在北京揭晓发布,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等6个项目入选。
    2024-02-02
  • 中肯联合考古2023年在博高利亚湖遗址发现22处地点超2000件石制品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30日在北京揭晓发布,肯尼亚共和国博高利亚湖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唯一入选的外国考古新发现。
    2024-02-01
  • 浙江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年会 非遗大集同步亮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是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历史印记。
    2024-02-01
  • 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泉州经验”

     自获批地方立法权后,泉州先后颁布实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保护条例》《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
    2024-01-31
  • 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发布 探索立体呈现少数民族文字

    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暨“中华古籍资源库”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座谈会26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现场正式发布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数字资源共计1012种14175册984525叶。
    2024-01-30
  • 助力蜀道申遗 重庆开展荔枝道重庆段系统考古

    记者27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为助力蜀道申遗,从2023年10月至今,该院在重庆市长寿、垫江、梁平、开州、涪陵等地开展蜀道“南三段”中的荔枝道重庆段系统考古工作,目前已有重要考古发现。
    2024-01-30
  • 世界首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保护迫在眉睫

    世界首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保护迫在眉睫

    25日,甘肃两会正在兰州进行,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带来《关于做好秦直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助力甘肃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呼吁秦直道保护迫在眉睫。
    2024-01-29
  • 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喜”与“忧”

    女书,也称“女字”,是一种流传在湖南永州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妇女中的特殊表音文字体系,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性别文字。其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约500至700个原创字符,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1-29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完整展出馆藏岐阳世家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岐阳世泽——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李文忠家族文物展”于25日在京启幕,展出馆藏文物及明代复原服饰共计72件套。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将馆藏的岐阳世家文物完整展出。
    2024-01-28
  • 敦煌研究院共享80载文保成果: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4日甘肃省两会期间,甘肃省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接受采访时称,目前,该院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叙利亚、阿富汗、伊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博机构,已通过互派考察团,开展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双向交流。
    2024-01-27
  • 探索戏剧博物馆“活化利用”之道

    1986年,天津广东会馆,成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当古典戏楼与戏剧文化相融合,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仅让有着百年历史的广东会馆焕发生机,也让天津戏剧博物馆成为天津独一无二的文旅打卡地标。
    2024-01-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