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宝物,西汉东方朔所著的《十洲记》中就有记载。由于考古工作至今没有发现夜光杯实物,古籍中关于夜光杯的记载又极少。因此,关于制作夜光杯的材料究竟是什么玉种,到底是制作夜光杯的玉石本身就能发光,还是制作的工艺使夜光杯产生了发光效应等问题,研究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期就聊聊千古之谜的夜光杯。
夜光杯的传承
有关夜光杯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十洲记》(亦称《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意思是说,在周穆王时,有西域的少数民族献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切玉如切泥。杯由优质的白玉制成,容积三升,夜里能发出萤火虫般的光亮。夜晚把杯放在庭院中将杯口朝天,到天明时杯中就盛满了水汁。水汁喝起来既甜又香,这杯子实在是饮酒神器。到秦始皇时,西域的少数民族进贡的只有昆吾割玉刀,没有夜光常满杯了。
《肃州史话》说,汉代酒泉就开始制作夜光杯了。由于从西域到中原,路途遥远而艰难,不但常常耽误了贡期,而且也容易在运输途中损坏贡品,于是就把玉石运到丝路重镇酒泉,加工成玉器后以成品进贡,既方便了运输又不易损坏。后来加工玉器的工匠们在祁连山中发现并开采出了质地优良的酒泉玉,就尝试用酒泉玉制作夜光杯,并一直延续下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酒泉夜光杯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酒泉玉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各生产厂家就开始采用武山鸳鸯镇等地的蛇纹石质玉石。后来,在张掖市的肃南县又发现了新的蛇纹石质玉石产地,有人开始用肃南县产的玉石制作夜光杯了。
唐朝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使“夜光常满杯”的名称简化成了“夜光杯”并流传至今。
夜光杯的材料
由于秦代以后周穆王时的夜光杯已经失传,所以当时的夜光杯究竟什么模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原产地到底是哪里,它能不能发夜光,如果能发光是如何发光的?这些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研究者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中的描述推测。推测的主要依据是西汉东方朔《十洲记》中关于夜光杯的描述。争论主要集中在“白玉之精”到底是什么材料;“光明夜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个别研究涉及夜光杯吸附液体的功能。在探究中主要有几种说法:
羊脂玉说。即夜光杯是由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制作的。夜光杯的发光,是因为羊脂玉酒杯的杯壁较薄,月光可透过并在酒杯中映出月影造成的,并不是在晚上可以发光。但是羊脂玉中也可能有会发夜光的特殊品种。由能发夜光的羊脂玉制成的夜光杯自然就能发光。
酒泉玉说。即夜光杯由酒泉玉制成,夜光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玉器自然发光,尤其是夜间自然发光,而不受人工因素所支配;另一种解释是玉器不会自然发光,而是在灯光照射下发光,尤其是在夜光杯盛酒以后,再摇动酒杯,灯影就随着杯与酒一起闪动,产生发光之效应。
演化说。即周穆王时的夜光杯由羊脂玉制作,后来为酒泉玉造。西域的和田玉运往中原,常常因为路途遥远而耽误了贡期,就在酒泉对玉石进行加工后以成品进贡,这样保管运输都比较方便。后来,酒泉的玉雕工匠在祁连山中发现并开采出了质地优良的酒泉玉,并用其制作夜光杯。夜光杯“光明夜照”的功能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制作和技术处理而实现的。
玻璃说。有研究者在研究古埃及的玻璃传入中国的时间时指出:夜光杯是用埃及雪花石膏制作的乳色玻璃杯。
琥珀说。研究者从制作夜光杯的材料、夜光杯的夜光、吸附液体的功能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句等来推断,夜光杯是由琥珀制成的。
若按照《十洲记》记载,制作夜光杯的材料是“白玉之精”。也有推断:周穆王时的夜光杯由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制作。而后来酒泉生产的夜光杯,所用的材料是一种蛇纹石玉——酒泉玉。
根据甘肃地质工作者的研究,酒泉玉有广义的酒泉玉和狭义的酒泉玉之分。广义的酒泉玉被分为老山玉、新山玉和河流玉三大类。老山玉又分为鹰膀沟玉和老君庙玉两种:鹰膀沟玉为蛇纹石化大理岩,老君庙玉是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新山玉为硅化大理岩。河流玉产于洪水坝河等河流的河床、河漫滩和阶地中,是老山玉和新山玉经风化、破碎之后,被冰川、河流搬运,沉积在河流中的砾石。
狭义的酒泉玉是指老山玉中的老君庙玉——产于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含有黑色斑点或不规则黑色团块的暗绿色玉石。最新的研究发现,与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共生的,不但有蛇纹石化大理岩、硅化大理岩,还有透闪石岩。与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共生的蛇纹石化大理岩应归入蓝田玉、透闪石岩应属软玉、硅化大理岩中白色者应是汉白玉。所以广义的酒泉玉中应该有许多品种符合《十洲记》所说的“白玉之精”的标准。
当时酒泉的玉雕工匠们,可能先在河流中发现了酒泉玉的砾石——河流玉,进而溯流而上在祁连山中发现了种类、颜色都符合要求的玉石。软玉和汉白玉中的精品,应该能够达到“白玉之精”的标准。他们先是以白色的玉石制作贡品夜光杯,后来以其他颜色的玉石制作夜光杯投放市场。再后来,则将各种颜色的玉石制作的夜光杯全部投放市场,远销国内外并流传至今。
夜光杯的特殊效应
夜光效应
研究推断,夜光杯产生夜光效应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处理形成的。同时,与特殊的环境和饮酒方式也有关系。古代人夜晚常在月光下喝酒。夜光杯玲珑剔透、壁薄如纸,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将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子会闪闪发亮,这种熠熠生辉的景象,很有可能被古人当作“夜光”。而举杯向天,月光可以透过并在酒杯中映出月影。尤其是在酒酣耳热之际、醉眼蒙眬之时“把酒问青天”或“举杯邀明月”而摇动酒杯,月影就随着杯与酒一起闪动,产生发光之效应。
当然,也有推测制作夜光杯的“白玉之精”也可能有一些能发夜光的特殊的玉石。
吸附效应
夜光杯对水的吸附,和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玉石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慢,在天气较热的时候,将夜光杯放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温度较低的玉器时,就凝聚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壁上。喝了酒的人口干舌燥,再喝温度较低的露水自然会觉得“汁甘而香美”了。
夜光杯同中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宝物,如和氏璧、隋珠等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无限的遐想。(欣怡,作者单位:甘肃地质博物馆)
转自:甘肃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