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旅游”串起条条文旅“生命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22





  在当下文旅融合的进程中,非遗早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今年以来,上海 、陕西等地相继推出系列“非遗+旅游”体验路线。时值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召开之际,成都市政府正式推出了10条涵盖蜀锦、蜀绣、漆艺等40个非遗项目的“非遗之旅”线路,致力让天府文化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生活、融入未来。

  蜀绣之乡

  指尖传承新老力量交相辉映

  家家女工,户户针工。作为蜀绣之乡,安靖一直以传承蜀绣技艺、弘扬蜀绣文化为目标。2014年安靖镇被授予“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蜀绣之乡”。18日,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都区分会场上,蜀绣华彩让中外观众叹为观止。

  据悉,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今年开园,是一个集蜀绣创意中心、蜀绣培训学院、线下体验店和线上营销平台于一体的蜀绣产业创意基地。周边居住的市民闲暇之余,不仅可以前来跟这里的绣娘免费体验学习蜀绣,还可以在绣茶坊、绣咖啡感受独具特色的蜀绣文化生活空间。另外,园区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家蜀绣场馆,游客来此探访之余,既可以在此欣赏蜀绣艺术,同样可以现场购买、定制。



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内绣茶坊的蜀绣软装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蜀都绣娘刺绣专业合作社社长尹文慧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整合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绣娘80余位,越来越多喜欢女红的农村妇女正在加入这个队伍中来,尤其是喜欢传统文化、汉服的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学习传承蜀绣的新生力量。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邬学强代表作品《异色荷花锦鲤》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作为蜀绣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邬学强工作室也在这个园区之内,该工作室主要承载高级绣工的培养和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等功能。邬学强谈到,蜀绣的保护和传承,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和营销,题材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喜好,这样才会有市场,才有传承的活力。在蜀绣创意中心,邬学强工作室的两幅作品《西周大克鼎》、《春秋莲鹤方壶》引得观众连连赞叹不已。

  海窝子川剧小镇

  好戏连台唱不停

  17日晚上,在彭州新兴镇海窝子川剧小镇的古戏台上,一帮年轻的大学生正带着面具用心排练一出新戏。夜幕下,他们正在为19-20日的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做准备。台下则汇集老中青幼多个年龄段的村民,他们正踩着节拍、摆着戏曲身段,跳起了欢快的戏曲广场舞。戏台两边的屋子,展陈着数件光鲜明亮的戏剧服装和记载着川剧历史的图文影像等档案资料。

  此时此刻,在小镇的主街道及其他散点小舞台,包括数家民宿内正同时上演着川剧名剧、经典曲艺节目、本土节目等,本地专业表演者与镇上的村民互动得好不热闹。街头巷尾无不是糖画、竹琴、石雕、草编、茶砖、剪纸、脸谱绘画体验等展陈与体验项目。戏里戏外,人人像演员,也像观众。
这边曲艺那厢川剧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悉,海窝子从80年代初开始坚持每周川剧坐唱,持续三十余年不断。近年来,小镇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依托“海窝子社区”老场镇,聚焦传承和弘扬“川剧”这一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采取“古街+戏院”的策略将整个古街分成三个主题街区,设置多个主题小剧场,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活戏街,充分展现了川剧的生活化,生活的川剧化。在持续发力文旅小镇建设之下,也带动了以海窝子客栈、新龙门别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批民宿的发展与壮大。

  彭州白瓷
    慢生活里重拾东方美学 

  作为西部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地,彭州军乐镇的白瓷文化源远流长。据悉,彭州白瓷是以宋代磁峰“金城窑”为文化底蕴,将宋代美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将传统、科技及艺术设计融合发展,将东方米白的美学色彩用极简线条造型表现器物的独特风格。

  来到彭州军乐白瓷技艺体验基地,这里更像是一个开放式的展示型旅游中心,专业的陶展厅、陶餐厅、陶民宿、陶茶、陶体验馆、彭州窑等一应俱全。陶瓷艺术家李清泉的不二工坊入驻基地后,致力于开发彭州白瓷系列产品,通过打造彭州白瓷文创基地助力军乐镇20余家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影响力。
天府文创彭州白瓷芙蓉杯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目前,彭州结合现代设计和生活观念,研发非遗白瓷、创意白瓷和疗养白瓷三大产品体系。其中疗养白瓷——“洗脑壳”飘逸杯,以熊猫形象、四川方言以及“慢生活”等天府特色文化为创作题材,用时尚、诙谐的方式,将健康理念传递给使用者。此杯英文名为“panda think big”,可理解为“想多了”。九孔茶漏蕴涵禅意:“不要总是想得太多,洗一下脑壳,放眼未来,拿得起也放得下!”

  此次成都市政府推出的10条“非遗之旅”与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点面结合,线路和点位上均设有体验环节,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培育。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福州所言,“看遗产的时候,一定不是静态的东西,一定是动态的,活态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遗产的灵性就决定了文化, 非遗旅游的关键在于文化体验”。


  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