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的遗产保护更持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02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猿人遗址、泰山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始了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历程。32年来,中国已经从一个世界遗产保护的初学者,成长为世界遗产保护的大国,不仅是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是有着丰富保护管理经验,能够向其他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支持的遗产大国。

  2012年之后,文化遗产保护如何更好、更充分地促进文化传承、认同,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文物保护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建立了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学科,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012年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的主题便是“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社会分享文化遗产保护获得的利益,如何通过遗产保护促进文化间对话、建设和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遗产进入21世纪后最基本的发展趋势。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则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从2009年鼓浪屿冲击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开始,鼓浪屿所在社区就开始关注和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实践当中。鼓浪屿社区的居民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许多人是教师,极为关注鼓浪屿的文化建设。鼓浪屿申遗工作回应了他们复兴鼓浪屿文化的诉求,使他们意识到鼓浪屿的遗产保护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在整个遗产申报的过程中,从老一代生活在鼓浪屿的艺术家,到中年一代的诗人、学者,再到年轻一代,甚至是新鼓浪屿人,从家庭旅馆协会到鼓浪屿商业的从业者,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证了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申遗成功的意义早已不是通过列入世界遗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它最大的成功在于促进了社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

  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中,社区的作用不断受到关注,无论是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丽江,还是正在申报过程中的景迈古茶林,社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对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作者:吕舟,系清华大学国际遗产中心主任)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