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历史+悠扬琴音 闵行博物馆新馆或成新网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27





  位于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的闵行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开馆迎客。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层,围绕“与城市文化融合、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建设而成,外部建筑线条简洁明朗,恰与毗邻的上海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共同构成了当地专业美术馆群落。

  步入新开放的闵行博物馆,会发现这幢三层建筑内部的采光十分适宜,阳光透过顶层的玻璃,将窗格映照在白墙上形成一道道纵横的灰影,令人联想起江南园林里的百花窗。原木色的宽阔台阶缓缓向上,与灰色的墙面形成色彩上与空间上的对比,又在稳重与轻盈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很有可能,此处将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胜地。

  重现先民生活场景

  博物馆内设三个常设展厅:“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临展“丝路启航——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也于同日开放。

  谈及上海的悠久历史,避不开“马桥文化”。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俞塘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桥文化展”主要展出距今3900至3200年前马桥文化时期的150余件器物。展览分为“依海而生”“始生之物”“造物以术”三个部分,通过多媒体投影、模型、场景复原等手段,重现了马桥文化时期先民傍海而生的生活。展览中可见原始瓷豆、铜镞、铜刀、叶脉纹陶罐等先民制作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从中可辨识先民用以传递生产与生活信息的独特符号和各种纹饰。

  汇集民乐珍贵藏品

  地方博物馆梳理本地的历史很常见,但为什么会为民族乐器做一个专门常设展厅呢?据闵行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上海民族乐器厂曾经就在不远处的七宝老街上,厂里搬家时捐赠给博物馆许多珍贵藏品,使闵行博物馆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展示上有了得天独厚的学术和展品条件。

  “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主要展示与中国民族乐器相关的器物200余件。其中,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张龙祥和上海民族乐团彭正元在北京“拉阮”的基础上改造出的弓拉弦鸣乐器大琶琴(见左图)。琴弦由羊肠、牛筋所制,音色浑厚柔和,采用低音提琴的琴弓,把位和定弦都和低音提琴相近。

  还有名为“火不思”(见右图)的蒙古族传统弹拨弦鸣乐器,状如琵琶,长颈表面为按弦指板无品(现代改良火不思设品),张四条丝弦。据传,“昭君出塞”中,王昭君所弹奏的就是这种琴。“火不思”原为“魂不思”,暗喻王昭君对千里之外中土家园的思念已至魂不守舍。

  “敦煌乐舞”墙,两边错落有致地挂满了从敦煌石窟壁画中复制出来的曲项短颈琵琶、直项小琵琶、曲项窄腔琵琶、直项阮咸、梅花腔阮咸、直项细颈琵琶等,结合3D飞天反弹琵琶的动态乐舞投影,虚实相结合,呈现出乐舞、乐器结合之美。


  转自:新民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