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条蛇在此兴风作浪,危害渔民。玉帝派雷公下凡降伏,大战三天三夜后,蛇怪不敌,钻入半屏山中……”讲述浙江温州民间传说的《洞头的半屏山》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8月28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二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市拱墅区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报告厅落下帷幕,至此,历时近9个月的“少年非遗说”画上圆满句号。
据了解,为备战比赛,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三年级学生杨依晨学习之余,坚持每天练习讲故事,对选材、记稿、动作、表情等仔细斟酌。“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了解了非遗的魅力,也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的道理。”杨依晨说,“比赛已经结束,但我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这次比赛是对我语言能力的一次锻炼,同时也加深了我对非遗的认识。”绍兴市上虞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选手王涵忻说。“王涵忻凭借对传统故事《绍兴黄酒》的讲述和与王怡敏共同演绎的《眉毛要不要》,一举摘取‘少年非遗说’总决赛特等奖两块奖牌。”上虞区文化馆副馆长刘鸿飞说,“自接到比赛通知起,上虞区文化馆就高度重视,在全区范围内精心组织各年龄段的音频海选赛,并组织开展了小选手的专题培训讲座,举办了上虞区第二届‘诗路·曹娥江’讲故事比赛,挑选了47名选手代表上虞参加比赛。”
温州市城南小学黄一珂讲述非遗故事《蒲鞋市的由来》并荣获特等奖。“通过这次讲故事,才知道温州蒲鞋市地名的来历与蒲鞋有关。”黄一珂说,“起初,我对非遗的认识仅仅是‘遗传’‘遗产’。当妈妈问我要不要参加‘少年非遗说’故事大赛时,因为对‘遗’字有抵触,我拒绝了。但无意间读了一本名为《民间故事集》的书,我最终有了这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布袋和尚的故事》《长鼻子财主的传说》《刘伯温拜师》《戏翻兰花碗》……一个个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拉近了孩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它们成为一个个符号,印记着文明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愫,浸润着历史的厚重,是见证祖先智慧与才情的长明之光。”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副馆长文闻说。
据了解,大赛今年2月推出以来,浙江各地积极响应,共有1万多名小朋友报名参加。根据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内容,本次大赛分为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4组开展,在各条诗路涉及地区设立分赛区,4条诗路分别进行了激烈的选拔赛和复赛。
6月8日,大赛半决赛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举行,120位选手围绕各地区民间非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故事大会,最终共有40位选手晋级总决赛。7月中旬,大赛组委会组织这40位选手及家长参加“非遗亲子夏令营”,沿着“诗路”采风,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生们在体验中感悟非遗之美,在创作中传承非遗。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文化融合的加速,教育中更应该重视新一代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大赛在用非遗故事激发小朋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小增强文化自信,帮助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成长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