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十年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结盟谋传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02





  新华社杭州6月1日电(记者冯源)今年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十个年头。5月31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成立。

  “今年我们研发了4款仿宋古绢,原材料采用手工缫制的土丝,更加适合临摹和创造宋人山水类的大宽幅作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人郑小华向与会同行介绍了这一技艺保护传承的最新进展。

  双林绫绢产于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

  “成立保护联盟,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它的传承保护。”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研究员主持了当年申遗工作。他说,联盟把蜀锦、宋锦、苏州缂丝、双林绫绢、杭罗、余杭清水丝绵、湖州缉里湖丝以及蚕桑习俗、桑蚕习俗等相关项目的专家、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再度聚拢,希望能合力传承保护文化遗产。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今年至少复制或仿制15款古代蜀锦,苏州丝绸博物馆今年完成了宋锦织造技艺传承基地场所提升和织机整修,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缂丝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去年举行了近百场缂丝技艺展示活动……赵丰说,10年来,各个子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根据联盟章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的各成员要加强对保护传承重大问题的研讨,开展相关非遗调查研究,建立完备的文字、音像、图片等专题档案或数据库,增加宣传展示相关民俗和技艺的场所,加强保护与培养传承人,动员群众参与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对于纺织类非遗技艺传承保护而言,联盟是具有参考意义的平台。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表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涉及了多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了传统工艺、民俗等类别,流布于浙江、江苏和四川等多地区,相关地区和单位10年来一直履行申遗时的承诺,联盟则为统筹开展项目保护搭建了良好平台。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