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随媒体采风团来到澄城尧头窑。这里处处充满了尘封的历史,几经岁月风雨剥蚀,如今的尧头窑更显余韵悠长。
尧头窑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遗址群,属于我国罕见的民窑群遗址,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尧头窑遗址位于历史名镇尧头镇附近,依山傍水,风景独特,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目前保存着元、 明、清、民国各个时期以来遗存的古遗址、古作坊40余座,古民居100余家,是我国唯一现存完整的陶瓷遗址生态区,极具保护挖掘开发价值。
据史料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的称谓沿用至今。
如今的尧头窑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有陶瓷文化广场、景观文化墙、步行景观道、景观吊桥、陶瓷作坊等,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
沿着古色古香的尧头老街前行,就进入了尧头窑遗址区。放眼望去,崖畔田头无数残瓷堆积在黄土之中,参差错落的旧窑及耐火砖、匣钵、瓷片、窑渣布满山坡,从北到南绵延不断,非常壮观。古窑洞岁月,碎瓷知繁华,一座座荒芜废旧的窑洞,一条条碎瓷铺就的古道,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据工作人员介绍,尧头砂器烧制的历史同瓷器一样悠久,文字记载也始于唐代。烧制者以白姓家族为主。烧制技艺只传有宗亲血缘关系的族人,且传男不传女。尧头陶瓷以它特有的黑瓷、黑釉剔花瓷、青花瓷和铁锈色瓷而闻名一方,现仍保存着手工制作的原始风貌,分别有碗窑、黑窑、瓮窑、沙窑四大传统窑系。尧头陶瓷造型质朴、古拙,器皿造型单纯稳重,色调柔和雅润,纹饰布局疏简不拘,器物装饰常采用黑釉刻花、划花,白釉铁锈花,白地青花,黄地铁锈花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风情及浓郁的泥土气息。
明清时期尧头镇陶瓷业发展到兴盛阶段。据民间流传,在鼎盛时期这里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16座瓷窑。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保存完整的道光时期的古窑,因形似馒头又称馒头窑。这座古窑始建于清道光24年,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它用耐火砖和废弃的匣钵堆砌而成,窑顶砖上有“道光廿四年”字样。窑炉顶部留有一圆形孔口,被当地人称为“龙口”,当“龙口”有日光照射而下时,窑炉内壁上经过一百多年烈焰锤炼的耐火泥层,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细细品味五彩斑斓而厚重的窑垢,我们似乎看到了这里曾有过的繁盛辉煌。清末民初,由于战乱及匪患等影响,尧头陶瓷业走向衰落。但时至今日,尧头依然窑火不灭,仍有周铁怀等一批老艺人在坚守着。
走进尧头窑遗址,景区原汁原味的风貌让人依旧可以感受到那种淳朴、粗犷的乡野气息;走进民间作坊和窑口,目睹最古老的技艺传承,一个个泥土坯在简单的工具和灵巧的双手中慢慢成型。据了解,尧头瓷全部用土法手工生产,加工过程包括泥浆、制坯、施釉、煅烧四道工序,并且选择当地特有的高岭土为原料。“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专家学者誉为“纯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 “黄河之精,华夏之灵”、中国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尧头陶瓷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4月,尧头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尧头村被国家三部委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榜单,成为我省八个入选村落之一;2014年2月尧头镇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依托尧头窑遗址、经过三年建设而成的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的创建,不但传承和保护了尧头窑古老的陶瓷文化历史,为人们展示尧头窑精湛的陶瓷技艺,更为尧头镇以及澄城县带来经济活力,使古老的尧头镇再次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记者获悉,在刚刚闭幕的丝博会上,澄城县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委会与山西永济玉峰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成功签署了尧头窑体验式休闲娱乐设施运营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余万元,将在尧头窑景区桃花谷现有基础上建设运营特色体验式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将建成高空玻璃栈道、28米高空大秋千、跨越式索道、七彩大滑道、网红桥等休闲体验娱乐设施。通过该体验式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运营,充分带动周边游客人流,提升景区旅游深度和广度,形成园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转自: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