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网红”只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第一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1





  《上新了,故宫》《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综艺节目,故宫口红、兵马俑主题酒店等文创产品,加上传统和网络媒体的推动,过去陈列于深宫大院的文化遗产一改高冷面孔,以萌哒哒的亲民形象走向民间,走近草根,有的成为现象级的“网红”。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时代活化的过程中,应当也可以为更多的人群所接受,但是“网红”从来就不是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全部。有时,亲民和迎合只有一墙之隔,对于高端文化场所而言,尤其要在文化坚守的基础上发挥价值引领的时代作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既要创新传播手段和布展方式,让更多人走进文博场所,也要传承价值和教化人文,不断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文物抢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5000座,接待参观人物超过10亿人次,像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热门文博场所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文博事业仍然存在地域分布、接待时间、展品结构、解说系统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的博物馆,有的尽管在青铜器等特定主题收藏方面居于一流水准,但是受经费、管理和人才所限,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一线城市的热门场馆,每天开闭馆的时间与工作时间同步,加上预约、登记、限流等措施,网友表示“想说爱你不容易”。很多有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藏品,由于解说系统过于严肃,且布展陈列从玻璃柜到警戒线的层层拦阻,导致很多参观者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现在的萌化和网红,只是解决了传播领域的亲民和近民需求,或者说解决了“场子”里叫座,却没有解决好“圈子”里叫好的问题。对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甚至国家“文庙”和地方文脉的博物馆来说,必须平衡好大众接受和价值引领两方面的需求。

  从假日旅游市场的监测结果来看,90%以上的游客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40%的游客会进入文博场所。这说明国民对旅游的认识已经走过了“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初步阶段,开始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或者说中国已经具备了文化遗产活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基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努力让更多人走近文博,也要加强融合创新,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国民综合素质。要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不仅需要卖萌的形象,更需要严肃的历史解说和有调性的文化参与。

  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内容、活动和场景增强文化遗产与人的连接。比如,博物馆可不可以开放为成人典礼、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甚至冷餐音乐会的场所?要不要邀请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对展示和解说系统重新设计?要不要增加一些现当代的文化符号?这些创新创意,无论是内容层次,还是参与人员,都可以与文博场所相得益彰,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又增加了博物馆的时尚性、现代感和国际化。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肯定要付出比卖萌做网红更多的才情和努力,甚至有失败和指责的风险,但是不迈出这一步,“文化遗产要保护好,也要活起来”的战略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时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思路也无法有效落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红”只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第一步,还需要在价值传承和文化创造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转自:中新经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