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一家老油坊里,工作人员用石磨对原料进行粗加工。记者王鹏摄
春节刚过,意兴油坊又忙活起来。走进榨油车间,刚刚炒熟的胡麻籽散发出阵阵香气,工人们将熟胡麻放进石磨反复碾磨成有黏性的油泥,再将油泥制成油饽上锅蒸,随后用麦草、钢圈将蒸好的油饽包裹成一个个油坨,置于粗长的松木油担下,随着油担用力挤压,金黄的油液缓缓流出,一股香味扑面而来。
“我们用的是传统手艺,炒油籽、磨油籽、踩油饽、蒸油、包油坨、榨油6道工序全靠人工完成,原料是优质胡麻籽,这是真正的原生态、无添加。”意兴油坊的榨油师傅齐国玺说,手工榨油色泽清亮、味道香醇,乡亲们都爱吃。
意兴油坊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的一个作坊,也是一个集体经济项目。2017年,李士村借助宁夏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的机遇,利用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在村里建起了醋厂、油坊、杂粮磨坊等,把祖辈传下来的酿醋、榨油老手艺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活招牌”。
“土法压榨胡麻油一斤卖30元,比其他油贵,但很多吃过的人都回头找着买。为啥?因为吃着香,品质好。”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说,传统手艺制作的胡麻油、农家醋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还销往周边市县和邻近省区。
一阵“古法复兴”之风,正在乡村悄然兴起。记者近期在宁夏南部山区采访发现,不少村建起了土法酿酒、酿醋、榨油、磨面作坊。一些曾被认为不上档次的农家土货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传统手艺开始重焕生机。
固原市原州区的“盖氏兄弟”,也加入了传统手艺的“复兴”潮流。2018年,68岁的盖旭初和几个兄弟集资200万元,建起了固原市六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攻纯粮酿造手工醋。兄弟里排行老三的盖旭东在当地副食品厂酿醋20多年,是一个酿醋的老把式,下岗多年赋闲在家,如今成了自家醋厂里的“技术总监”。
“传统手艺也需要改良创新,为了提高出醋率、改善口感,我在原来基础上结合了一些新技术,但坚持不变的是手工纯粮酿造,不掺假、不勾兑,也不用添加剂改善口感、色泽。”在制醋车间的发酵池边,盖旭东和工人们用铲子均匀翻搅,帮助池里的玉米面、稻壳、麦麸等混合液充分发酵。
建厂一年多来,“盖氏兄弟”生产的“老盖坊”手工醋已进入固原、银川等地的近百家商超。“春节前,一些人来订货,要把我们生产的纯粮手工醋当礼品送,我当时有点吃惊,后来想想这说明传统手艺越来越受认可了。”盖旭初说。
手工酿醋,全程需要近40天;古法榨油,每次至少需要4个工人,每道工序都是纯体力活。“慢工出细活”的老手艺往往意味着生产周期长、人力成本高,曾经一度被工业化大生产挤压到生存边缘。如今,传统手艺为何重焕生机?
盖旭初认为,是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让传统手艺又找回了舞台。“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买东西图便宜,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日常消费品价格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现在大家想法变了,要买好货、吃‘真’货,越来越多人回过头来找原生态的‘老味道’。”
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禄胜认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更加看中品质和安全,“舌尖上的消费”愈来愈追求绿色、健康,这也让主打纯天然、无添加的传统手工制作产品重新回到消费者的“购物车”。
土法熬制老红糖、手工纯粮原浆醋、农家自酿糯米酒……在网络销售平台,各种传统手工制作的产品热卖;超市柜台上,土蜂蜜、农家油、纯粮醋等各种原生态、纯手工的“土”货,售价往往比同类其他商品高,却依然受到消费者认可。
“纯天然的东西没什么添加剂,吃着放心,味道也好。”在超市采购食用油的银川市民胡娟说,逢年过节,老家的亲戚朋友送点农家自制的米面粮油,那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好口碑离不开好品质,坚持原生态、不造假,是传统手艺赢得人心、谋求发展的根本。固原市彭阳县虎狮酒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虎忠龙坚信这一点,从农家酿酒作坊到进入工业园区兴办酒厂,他的生产规模大了,机器设备多了,销售收入涨了,但始终不变的是传统手艺。虎忠龙靠的还是优质酿酒原料+泥缸自然发酵,一些机器设备的使用是在灭菌、提纯、检验等环节发挥辅助作用。
2018年,虎狮酒业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酒厂的蜂蜜黄酒名声渐旺,线上线下销售范围越来越广。虎忠龙说,这源于酒厂生产经营的“三不倒”理念:质量不倒、价格不倒、服务不倒。
秉承“纯醇”之心的传统手艺紧抓消费升级带来的商机,走出深山,走红市场。近年来,宁夏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实施了乡村旅游“后备厢”计划,鼓励面向自驾车游客销售农副土特产品。“古法复兴”也为脱贫富民、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春节前,李士村每家每户都领到一笔分红。齐永新说,村里的老油坊、老醋坊、老磨坊等产业如今成了村集体的“钱袋子”。2018年,村集体收入118万元,纯收入38万多元。村里除了留下1万多元用于扩大农资超市规模外,剩余37万元全部分红。不仅如此,一座座手工作坊就像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村民在这里打工每月可以挣3000元工资。
原标题:老手艺变成产业发展“活招牌”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