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演奏芦笙、跳多耶舞、唱侗族大歌……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中心小学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几乎每名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非遗”文化。
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总数将达到5万所,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基层教育场馆资源。既要建好乡村少年宫,更要充分发挥出少年宫的作用,让广大乡村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从资源引入上多下功夫。而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极富魅力与价值的教育内容,借助乡村少年宫的广大舞台,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多展示机会,既充实了少年宫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很多“非遗”文化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很接地气,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非遗”文化走进乡村少年宫不要舍近求远,要给地方“非遗”优先提供展示空间,因为地方“非遗”在文化形态、演绎方式以及文化内涵上,更加贴近本地实际,当地青少年更容易感受与理解,更易于产生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培养“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非遗”文化走进少年宫,要更加注重效果,切不可流于形式。在展示方式上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技艺表演,而要更加深度地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背景、演变发展过程以及对技艺手法进行解说,同时为青少年提供直接参与的实践机会,在手把手的传教中激发青少年的兴趣。相比于“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非遗”走进少年宫可以在时间上更加灵活,比如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利用更多的时间更全面地展示“非遗”,积极营造学习传承“非遗”热潮。
传授“非遗”文化,有助于填补乡村青少年文化生活的空白。乡村精神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不少青少年由于不能在现实中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将大量精力放在网络和手机上,对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如果能够让“非遗”多走进乡村,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既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对于乡村精神世界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利用好乡村少年宫这个平台,让“非遗”得到更好的展示,促进“非遗”文化浸润乡村,推动多元文化在基层交融,具有显著且长远的意义,值得各方共同努力。(胡蔚)
原标题:乡村少年宫,“非遗”好展台
转自:农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