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节习俗,如今伴随对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年画新生开始备受关注。10月31日,“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年画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电商平台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启动“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悉,此次“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为理念,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的12个年画制作技艺,将通过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此次活动将集中探索年画项目振兴的有效路径,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项目的振兴发挥示范作用,并为各地深入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年画“卧莲有余”寓意连年有余、生活美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对新年喜庆吉祥的美好祈盼。在历史长河中,年画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临汾平阳(古临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在今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以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代表的12项年画绘制技艺均入选。
艺术家现场即兴创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活动期间,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冯真分享了她与年画的故事,著名美术史论家薄松年则以“年画重回春节”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薄松年谈到,今天的年画创作要不断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要深入生活,实现内容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同时要加强优秀作品的新媒体宣传力度,借助高校力量等培养、建立专业的传承人队伍。艺术家单应桂则围绕“新年画创作风向”一题发表自己多年从业感想,她同样表示,年画的内容创作要反映时代,追随时代。对于年画工作者而言,则要在强调传统民族造型的同时不忘回归生活,继而不断开发创作新年画,同时也要逐步解决画、刻、印分家此类事关行业良性发展的问题。
围绕游戏动漫、新零售、新渠道、新内容、国风造物等内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严选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中国新年画行动”倡议书。未来各方力量将共同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打造年画的场景概念和传播意向等方式营造“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氛围;倡导非遗传承人与艺术家创作新题材、绘制新时代,推动设计师与创作者发掘新元素、推出新产品,不断激发“新年画、新应用”的文化创作与文化创新活力;不断优化年画创作的队伍和环境,拓宽年画应用振兴的资源和渠道,全面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文化发展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发布会结束后,百名设计师将于11月3日-6日汇聚“新年画创作营”。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美术师、插画师及曾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优秀学员将在绵竹木版年画的发祥地四川省绵竹市与中国年画泰斗和专家对话,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讲述年画故事,从经典年画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创想新年画的创作思路与拓展路径,用设计力量掀起年画创作新高潮。系列优秀创作营成果将经过筛选直接对接年画产品及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和制作,并于春节前夕投入市场,为2019年新春增添年味。2019年1月中旬,还将举办“中国年味”2019新年画艺术展,经典年画作品、新年画作品、年画衍生产品等活动成果在展览上集中展出。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记者 魏金金)
原标题:振兴中国传统工艺 让年画重回春节
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