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融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0-10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而事实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组成,不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却瓶颈多多,甚至有的还濒临断档,难以为继。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快书的现状就是如此。


  而导游人才培养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有着天然的职业优势和学科属性。


  笔者认为,山东快书与导游人才培养的融通推进,是“文化山东”与“好客山东”彼此成就,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跨界融通新平台。


  契合度分析


  山东快书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其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艺术神韵,决定了传承和弘扬这个文艺门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山东快书道具的简易性、场地的简单性和创作的快速性,为传承提供了可行性。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游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地方和城市文化与形象的重要传播者和代言人。而导游本身,掌握1-2门带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既可丰富带团内容,又可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因此,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社会化,还是从导游工作的特色化,非遗项目传承与导游人才培养都应该彼此走进,互相借重,具有一种内在的可结盟性。


  因此,山东快书技艺与导游人员技能的融通无论从必要性、可行性还是内在性上都有着较强的契合度,而二者融通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山东快书与导游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山东快书等非遗项目引入到职业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中来,进而实现非遗传承与旅游人才培养的融通。


  具体实践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实践的先行院校,自2009年起,就开始了“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走访调研,寻求非遗项目传承与旅游人才培养融通之路


  2009年之前,学院就开始通过多种途径与省内外著名非遗传承人进行接触洽谈,共商国家非遗项目与旅游职业人才培养的融通之路。在调研的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地方优势,选定了山东快书与导游人才培养的融通作为切入点。


  (二)大师进校园,营造非遗传承与旅游人才培养融通的环境氛围


  为推动山东快书项目与导游人才培养的融通,学院积极与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先生进行接触,并通过百川论坛、社团展演、快书资料室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山东快书的传承和导游人才培养的融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山东快书进课堂,组建山东快书社团,搭建“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的融通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平台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项目组开始探索项目的融通实践。首先结合导游人才培养的特点设计了山东快书课程。随后,阴军先生率领团队选定30名同学进入首批山东快书班,4年时间培养了200多名具备山东快书表演能力的学生。此外,项目组还投入到了山东快书的创作中,逐渐开辟山东快书说山东旅游、山东快书说山东旅院、山东快书说专业等,为山东旅游、山东旅院的宣传和提升助力。


  为助推山东快书项目的传承和弘扬,项目组还设立了“当嘀咯当”山东快书社团,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拓展了项目的惠及范围。


  (四)以“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为范例,带动其他非遗项目进校园


  因为对项目认可,2014年12月底,山东省旅发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省艺术研究院、省教育厅和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到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联合主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传承基地授牌暨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先生授业仪式”,由省艺术研究院授予山东旅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传承基地”。


  “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项目的推进,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范例,吸引了琴书、评书、弹唱等多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成为非遗项目传承+旅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主要创新点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的实践之中,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一)教育理念: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旅游人才培养融通发展的模式


  这一融通将大学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两大职能进行了有效的接合,为非遗的传承弘扬和丰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找到了可行之路。


  (二)教学模式:架构了山东快书班+山东快书社团的双链路教学模式


  以导游专业学生为基础,通过自愿选择的模式组建山东快书班,传授山东快书文化和技艺,并通过组建“当嘀咯当”山东快书社团,形成双链路教学模式,增加了惠及范围,提升了活力,保证了融通的可持续性。


  (三)教学方法:搭建了以老带新、专家指导、以演促学的立体化教学方法体系


  以山东快书班和山东快书社团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的学制特点,采取两年制的教学模式,邀请非遗项目传承大师授课,同时积极参与各类舞台演出。现在山东快书项目已成为学院的特色保留项目,这一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打造了以“平时表现+技艺展示+活动参与”为主的三重教学评价方式


  在平时表现方面,严格考勤,重视课堂表现和作业执行;在技艺展示方面,让每一位学员登台表演,并请专家进行评析;在活动参与方面,根据层级和表现情况,形成加分项目。这一三重的教学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全过程评价,又体现了全方位评价。


  (作者:王振林,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本文受到2017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项目号:17SB003)和2017年度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WMYC201730059)支持)——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快书传承+导游人才培养”实践为例


  原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融通发展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