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四十年来首次大修揭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0-08





  10月恒山,翠屏染金,悬空胜境迎来它大修后的第一批游客。清晨7时半,心急的游客已抵达景区,晚上8时半夜幕降临,最后一批游人仍徘徊驻足;今天上午通往悬空寺的路已经堵上了。今年9月,山西浑源悬空寺闭门谢客,接受40年来第一次大修。记者曾于修复期间“探营”,一睹能工巧匠如何在半空之中为这一栉风沐雨1500余载的建筑“动手术”。


  “秘密行动”


  据山西彩塑壁画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尹刚介绍,此次主要是修复悬空寺出现病害与脱落现象的彩画及油饰。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历经各朝各代的修缮,演变成现在的规模,目前的建筑是清代的,也保存了一些清代的彩画。最近一次彩画和油饰的保护修复在1978年,经过40年的岁月洗礼,多处彩画出现严重起甲、病虫害、动物粪便污染、雨渍和积尘等病害,不少彩画面目全非,图案完全无法辨识;油饰部分脱落严重,以前的木栈道和木结构裸露在外,存在烂腐的危险。2015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对悬空寺彩画、油饰修复工程立项批复,设计方案也一直在研究和论证中,于今夏开工。


  尹刚透露,修缮工作从今年6月底悄然启动,经五方技术交底,7月1日正式开始修复保护工作。七、八月是旅游旺季,也正是彩画油饰修缮的黄金时期,天气一冷,油饰很难干透。难道让乘兴而来的游客失望而归?商讨再三,决定晚上施工,先修彩画。但这一来,就辛苦了施工队员。


  “每天凌晨3时,从浑源县城赶到悬空寺干活,至8时景区售票前收工,回城休息。晚上6时停止售票,工人们再来,挑灯夜战到10时,待回到县城收拾停当,也只能睡3个多小时。”施工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现场负责人郑志成不无心疼地说。为了给游客一个整洁的游览环境,每次施工结束后,工人们都要打扫一次卫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悬空寺管理处处长张浑平也说,那段时间同时照看两条线的工作,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进入木结构油饰修复阶段,考虑到油漆作业对游客造成的不便,景区这才忍痛关闭。


  “飞檐走壁”


  悬空寺半藏于绝壁之中,上有危岩,旁有巨壁,历来维修都是高难度动作。在悬空寺内,有一道刻着“重修悬空寺碑文”的石碑,立于清同治三年(1864)9月,由清道光辛卯(1831)恩科举人王尊贤撰写。碑文中道出了整修悬空寺的最大难处:“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


  本次修缮最大的难题也正是脚手架的搭建。悬空寺最高的建筑距地面59米,脚手架要搭到60米。尹刚说,沿着形状不规则的崖壁,地面又很难找到支点,脚手架本身自重又重,工程难度远大于平地搭建。好在2016年悬空寺曾做过一次危岩体加固工程,当时搭的脚手架从山脚直抵山顶,高达200米。拆除后在岩体里留有一些钢筋铆杆,此次借助这些铆杆头与脚手架焊接,才让其与岩体连为一体,保证了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悬空寺的妙绝之处,就是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安置了山门、钟鼓楼、过殿大殿、配殿、朵殿、经阁等18座建筑,并借助天窗、石窟、栈道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但这对施工可不是件妙事,脚手架搭得密密匝匝,施工队员得充分利用身体的柔韧性,在铁架、木板和建筑本体之间练“壁虎游墙功”“飞檐走壁功”以及蛇行、猫步。这次请来的文物修复队员都至少有十余年的经验,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在40多米高的悬岸上操作。


  “精雕细刻”


  本次彩画保护面积566平方米,油饰总面积1200平方米。文物修复是个细致活,动辄十几道工序。拿起甲彩画的修复来说,清洗、除尘、回贴、随色,每一道工序都要花不少功夫。清洗除尘过后,工人要先用蒸汽将卷起的漆皮软化,再用专业工具将它回贴到原位,然后用吸潮纸把水气吸干,再小心翼翼地按平、压实,注入AC33胶,把它与木结构紧紧黏合在一起,避免干燥之后再次回卷。


  油饰部分的修复则是要在裸露的木结构外做好“一麻五灰”的地仗保护。“光这个提法,从字面看就有6道工序,其实每道里面还包含更细的步骤,一套做下来至少20天。”郑志成说。工人先将需要重新油饰的柱子等木结构清理干净,刮除老漆、脱落和未脱落的地仗,开裂的地方用竹片或竹钉填上,修复平整后才开始“五灰”的过程。先刷桐油,让木头吸饱油脂,晾干后上第一道颗粒较粗的大灰,干透之后打磨表面较大的颗粒,再上桐油,让油一层层渗透进去。之后依次是中灰、油满。未等精粉、石灰和白面拌和的油满干透,就要理麻。俗话说“快刀斩乱麻”,可见乱麻有多么考验人的耐心。文物修复人员可没法用快刀解决问题,他们得一点点将杂乱的细麻理顺、剪段,缠到柱体上锤打,使麻和油满紧密结合。然后上细灰、打磨,接下来又是一道桐油。


  “之后才上油漆,游客看到的柱子,外面包了2厘米厚的地仗,足以保护木结构100年不受损。”郑志成说。


  修旧如旧


  彩画是修旧如旧,还是修得焕然一新?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郑志成说,彩画部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在颜色、图案和功法上,力争与文物同期达成一致效果,重新上彩的地方仅占27%,只要有痕迹和轮廓留存的,均在原基础上清洗、软化、回贴和少量随色修饰。随色并不是上新色,而是根据周边色泽调配出最协调的颜色,很多地方普通游客根本看不出随色痕迹。


  完全缺失的部分则需重彩,如三观殿殿门上原有龙纹图12幅,现仅存2幅,且龙的形态各不相同,既要借用现存图案用传统技法脱样,又要根据其他龙纹图案,重新绘制其他10幅。


  脱样的艰巨任务落在了70岁的“老法师”傅冀仲先身上,他本已退休在家,这次又被请出山做这个费神费力的活计。老先生坐在地上,费力地弯下身子,将一张描画了图案轮廓的透明纸套在牛皮纸上,用洞针沿轮廓扎出一个个孔洞(见图① 姜燕 摄)。这是用最传统的脱样方法,将旧有的图案套画下来,刻好牛皮纸,贴到门板上,再扑粉、留印、勾线、绘制。幸存的龙纹图上,龙身金黄,伴以五彩祥云。随着时间流逝,图案龟裂露出赭红色的底色。在重绘过程中,工匠在底色中按旧图,有意用赭红色做出了龟裂效果。


  目前,新图和旧图还是有明显差别,郑志成说,新图仍要继续做旧,因内部工程不需要脚手架,所以安排在国庆节之后。整个工程将于十一月初全部竣工。(姜燕)


  原标题:悬空寺四十年来首次大修揭秘


  转自:新民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