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世界认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越来越多承载着中国文化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5月29日,作为第五届京交会非遗专题的重头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与营销论坛就中国非遗“走出去”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非遗+旅游”“非遗+教育”正成为很多地方或相关机构推动中国非遗“走出去”的“新姿势”。
走国际化特色之路
近年来,我国非遗文化发展活力强劲。截至2018年4月,我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项目共39项,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了五批共3068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这为中国非遗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如何让世界听懂中国的非遗故事,无疑是当前中国非遗“走出去”的最大课题之一。此次京交会非遗专题的参展企业和地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搭建平台,将非遗与教育、旅游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中国非遗国际化的特色之路。
作为此次非遗专题的承办方,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在论坛上启动了“让家乡与世界相连——寻力城市全球计划”,贵州凯里市、陕西耀州区、重庆荣昌区成为首批“寻力城市”,开启了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的国际交流、产业提升和国际品牌营销。
据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学文介绍,“文化寻力·寻力城市”用文化连接中外城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产、学、研、政、金、科的结合,建立跨越国界、业态融通、时空互联的全球空间,打造国内与国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平台。项目启动后将着力为地方文化的国际化赋能、赋值、赋路。京交会闭幕后,凯里的苗绣、银饰,耀州的青瓷、药王养生文化,荣昌的陶器、夏布和折扇等将陆续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展示,同时在于京交会期间上线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营销平台”上进行销售。
王学文告诉记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营销平台”主要面向海外,平台分为文化展览、文化之旅、文化记忆、文化教育、非遗地图和ESHOP。其中,文化展览推介和展示借力中外举办的京交会非遗专题、中国非遗课堂、“周而复始——中国人的节日与艺术美国巡展”等平台,文化之旅推介文化寻力中国行、美国行等项目。文化教育是面向中国青少年提供在线学习和探究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非遗课程。ESHOP则是专门针对海外受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手工艺品的电商销售平台。“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和营销平台,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体验、分享体系。该平台的正式上线也开启了非遗文化与会展、旅游、教育等深度融合的非遗传播和营销的生态链建设。”王学文如是说。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
成为首批“寻力城市”之一的重庆荣昌是中国非遗名城,这里有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3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有14个省级非遗项目、87个区级非遗项目。为了推动非遗人才培训、文化品牌打造、产品升级、“走出去”等方面的发展,近年来,荣昌区委通过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的多产融合,在实现非遗品牌发展提档升级的同时,推动非遗项目走向世界。
记者从荣昌展区了解到,不少参展企业均与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工艺大师合作,并借助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用多元化的方式打造“会说话”的非遗产品,让非遗从产品输出转向品牌输出,在境外打响了荣昌非遗品牌。
在此期间,兴昌公司作为一家非遗资源产业化运营服务商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通过发掘荣昌的特色资源在线下打造项目集群,在线上进行资源运营平台的打造,以金融手段催化项目成长,贯穿“文化+旅游+教育”,最终将项目落地。在当天的论坛上,兴昌公司与中华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华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扎根于台北旅游、文创产业发展的运营服务机构,他们将与兴昌公司通过“非遗+旅游”开展多元化研学旅行、冬夏令营,让两岸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非遗文化的人文风情,深化两岸一家亲的文化氛围。(孟妮)
原标题:让世界倾听中国非遗故事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