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40年春色正浓 面对艺术繁荣走好未来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30





  2018年春天,上海昆剧团迎来建团40周年。上昆在正月里一口气推出“霓裳雅韵·兰庭芳菲”系列演出庆生,与观众一起过了个雅致婉转的昆曲新年。九大院团六台演出,有大型晚会、传统大戏、经典文武折子戏及反串戏等多种形式。不但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艺术家“全梁上坝”,还云集国内其他七大昆曲院团及上海京剧院数十位名家新秀,给人的感觉是,600岁的昆腔盛宴,端的是姹紫嫣红。


  “看到舞台下80%都是年轻观众,真的很高兴”


  敲开离上昆不远的蔡家门,见到满头银发的蔡正仁,大红羽绒服,精神矍铄。蔡老师难得在家,他说,“最近特别忙”。2018年上昆建团40周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一直好戏不断,今年更是热闹。蔡老师的演出已排到9月了。


  1978年,上昆成立,前身是1961年诞生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曹禺曾以“第一流剧团、第一流演员、第一流剧目、第一流演出”盛赞上昆,1987年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昆5位演员“摘梅”,成为梅花奖至今未被打破的传奇。被戏迷们尊称为“大熊猫”的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2/3在上昆。


  昆曲,并非一直如此璀璨。上世纪90年代末,常常是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上昆最凄惨的一次,整场演出的“座儿”只有3人。“过去有个著名的昆团,到江南小镇演出,没人来看,只好跳舞唱歌说相声,然后在宣传海报特地强调‘今晚无昆曲’。”提及这些,蔡老师心酸极了。


  而今,上昆每年280多场演出。“现在,观众席不再白茫茫,而是黑压压。看到舞台下80%都是年轻观众,真的很高兴。”蔡老师说,“昆曲这么受欢迎,我真的没想到。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大家告诉我,蔡老师你肯定高兴,4场演出爆满,尤其你那第三本,连加座都没法再加了。”


  回眸40年,上昆薪火传承,形成“文武双全、行当齐备”的艺术特色,拥有众多经典戏码和创新作品,可谓当今最活跃的昆曲艺术团体。特别是这两年来,上昆创排的《临川四梦》、全本《长生殿》的轰动,为剧种复兴与繁荣点燃了生命力。


  “昆曲的复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你说死而复生也好,三起三落也好,我觉得,要看我们国家发展如何,请看昆曲的命运。”蔡正仁感慨,“为什么如今昆曲兴旺?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全本《长生殿》的出现和10年后的复演,说明如今的政策对头。文艺政策方向明确了、对头了,恰恰是最要紧的。”


  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复兴,昆曲兴盛也离不开自身努力,上昆近年以继承传统为核心任务,在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两个领域持续发力。2016年恰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上昆筹备一年,以汤显祖《临川四梦》完整版巡演,彰显了大团风范。2017年,全本《长生殿》成功复排,再度掀起昆曲旋风。


  “面对文艺繁荣的又一个春天,我们要走好未来的路”


  “最近这两年上昆很折腾,但我们忙并快乐着。”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发展思路,“昆曲要注重经典与传统的传承,越是经典传统的、越是国际的,但这不代表一成不变,我们要以传统的精髓加以现代的呈现,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活起来。一招一式是戏曲精髓,呈现一定要吸引人,一定要和大家有关系。传统剧种更多关注观众,才有新的生命力。”


  以戏推人,以戏育人。上昆正逢有史以来最鼎盛时光,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此外,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领域,也拥有扎实而雄厚的人才储备。


  业内最羡慕上昆的演员阵容整齐,“这是非常大的优势,”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戏剧专家荣广润说,“当戏曲只靠一两个角儿的时候,影响力以及整个艺术呈现就有局限,上昆以强大的实力来做每一个剧目,艺术影响力大不一样。”


  “老艺术家是上昆的宝贝。曾经有8场演出是老艺术家的专场演出,演了4年,另外还带新人同台演出,这让后生们同台领略了前辈光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戴平颇有感触,“今后二三十年里不断培养新人是不会有断层的。”


  上昆用各种办法发挥老艺术家作用,示范演出、传帮带。中青年演员也从前辈手上接过传承旗帜,拥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成长为中流砥柱。对刚从戏校毕业的“昆四”“昆五”年轻人,上昆推出“学馆制”,以学演结合的方式,悉心呵护他们成长。


  “40年筚路蓝缕,一点一滴积蓄的力量,通过戏传到我们这代人。面对新时代,面对文艺繁荣的又一个春天,我们要走好未来的路,将这种力量继续传递下去。”谷好好说,“目标永远在高处,永远不能停歇。”


  原标题:上海昆剧团:40年春色正浓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