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纸人”的守正与创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4-01





  “纸寿千年,墨韵留香。”当一卷《上林赋》在社交媒体引发众多年轻人临摹时,安徽泾县的宣纸晒纸工们或许不曾想到,他们世代守护的非遗技艺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叩击着“Z世代”的心门。在这片曾诞生过“纸中之王”的土地上,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传统技艺的坚守之困


  作为我国传统造纸术的代表,宣纸技艺不仅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创始于1951年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即红星宣纸厂,下称中宣纸)是宣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完整保留了宣纸的古法制作技艺,其生产的“红星牌”宣纸是业界公认的顶流品牌。


  中宣纸副总经理黄迎福已在中宣纸工作近40年,对于宣纸制作的所有流程了然于胸。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宣纸制作共需108道工艺,从原材料制作到最终纸张成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仅纸浆制作便需一年以上。其中,捞纸、晒纸是宣纸制作的关键环节。“捞纸和晒纸曾是泾县人不外传的手艺,但也是苦差事:寒冬,需要徒手破冰捞纸;酷暑,烘纸间的温度能超过50度。”黄迎福表示。


  由于宣纸传统制作工艺的繁复与劳作之苦,使得新一代传承者寥寥无几,而高昂的价格也让普通消费者却步,宣纸产业需要变革成为几乎所有从业者的共识。丰富生产方式成了首选,近20年来,引入机器制造宣纸在泾县已很普遍。尽管机器制作的宣纸不如手工制作的品质高,但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宣纸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产量提升的另一面是供给过剩,宣纸逐渐从稀缺品变成大路货,这同样让泾县人犯了愁。


  非遗与“Z世代”的对话


  “95后”郑文奇是土生土长的泾县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在当地宣纸厂工作,电商平台兴起后,便辞职进入电商领域,主营硬笔字帖等产品。2023年,依托当地日趋标准的生产工艺,郑文奇将主售产品替换为宣纸,并很快迎来了第一波销售高峰。


  “2023年年底,以宣纸为底,利用丝网印制和蜡染工艺制作而成的'万年红'春联全网热销。当时,整个县的红色宣纸热销,人人都在抢纸。我们挨家挨户收红纸。”郑文奇回忆道。


  很快,郑文奇又注意到,除了几款爆品外,宣纸的在线销量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这主要是由于宣纸属于垂直小品类,机器生产的宣纸产量增大、同行商家增多、竞争不断加剧等原因。如何进行创新一度困扰着郑文奇。


  2022年,电视剧《周生如故》热播,剧中男女主角以誊抄《上林赋》来互传爱意,一时间在全网掀起一股誊抄、描摹《上林赋》的热潮,这给当地的宣纸行业带来了机遇。很多人都没想到,宣纸并非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使用,只要创意好,年轻人同样能成为宣纸消费的主力军。


  汪炜跻是这波热潮的主要推手之一。他原本从事电影投资和宣传发行工作,2020年再创业,听说家乡的宣纸行业发展迅速,便带着电影海报制作团队返乡创立了“青弋”品牌,专注宣纸的衍生品开发。


  传承的年轻化突围


  回到家乡,汪炜跻发现,相较其他行业,宣纸等文房产品迭代速度较慢,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比如,传统砚台常见的花纹是雕龙,书法作品里是千篇一律的'高山流水''难得糊涂'等,很多年轻人并不太喜欢。”汪炜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林赋》的“出圈”让汪炜跻坚定了判断,非遗传承必须进行创新:“年轻人愿意提起笔来写,非遗才能得到传承。”于是,汪炜跻从传统砚台入手,结合宠物经济,原创设计了一款猫爪形状的砚台,这成了“青弋”的第一个爆品。


  但即使这样,汪炜跻也免不了不断“交学费”:“宣纸是个小类目,商家创新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卖不出去,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仓库成本都是难以承受的。”


  2024年9月底,电商平台拼多多推出“新质供给”,“青弋”作为非遗创新品牌,成了平台的重点扶持对象之一。如今,汪炜跻将更多精力放在研发上,“青弋”里超过40%的产品均是其自主研发,而电商平台也成了他获取新消费趋势的主要平台。


  与此同时,中宣纸在保留手工宣纸制作外,为紧随市场变化,不仅入驻了拼多多、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还与汪炜跻团队达成合作,双方后续将推出各类明星和网红 IP产品。而郑文奇的店铺也上线了基于宣纸开发的文创产品,除普通消费者外,他还收获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


  如今,泾县的“新造纸人”不再困守深山。他们以电商为舟、创意作桨,让千年宣纸穿越时光,在年轻人的书案上续写“墨韵千年”的新篇章。(记者 姜旭)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