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版权价值 传统焕发生机
--黑龙江省激活民间文艺价值,助推赫哲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版权是赫哲族传统文化链接现代生活的纽带。”同江市国林赫哲文化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沙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国林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必须融入现代生活,而其中最重要的纽带就是版权。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佳木斯市委宣传部针对版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展开有效引导,特别是佳木斯市在获得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后,制定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启动仪式,出台了《佳木斯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等文件。得益于此,国林以赫哲族沙陶制作为起点,以版权为纽带,以现代视觉设计为手段,深挖赫哲族传统文化,开发出一系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的产品,让赫哲族的图案纹样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
国林从2019年起开始恢复失传的赫哲沙陶制作技艺。“我们通过走访赫哲老人、查阅资料等手段,花费一年多时间将赫哲族沙陶制作技艺逐步恢复。”国林介绍,沙陶创作要对赫哲族民族元素图案进行使用和再创作。作为一个渔猎民族,赫哲族没有文字,民族图形图案的象征意义对赫哲族意义重大,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图案纹样因不稳定的传承而遗失。收集和整理这些即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图案并将它们数字化迫在眉睫。
然而,只收集整理,仍然解决不了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问题。“请教了非遗相关专家后,我坚定了要将传统的民间文艺作品融入现代生活的想法。”国林说,“比如将我们收集整理再创作的赫哲族传统图案用在印刷品、生活用品上。”但真正实践时他发现,产品虽然市场反响良好,但与生产商的合作却不那么顺畅。他意识到,给传统图案赋予经济价值需要版权的帮助。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设了11个版权服务站,开展“送版权进基层”大讲堂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1100余人;开展各类宣传、培训、交流活动47次,覆盖群众2400余人。其中一个省级版权服务站,就设在同江市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联动园区,借助版权普查登记的机会,工作人员指导并帮助国林将百余个收集整理和再创作的赫哲族图案进行版权登记,并建立了图案 IP库。
“目前,我们通过版权授权、版权入股等各类版权运营形式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将传统图案和基于传统图案再创作的图案应用到产品中去。”国林介绍,公司打造了包括赫哲族、那乃族数字纹案 IP、万物有灵 IP、赫哲神偶城市吉祥物 IP等为核心的“赫哲文化 IP”,并创建了“赫哲文创”与“赫哲沙陶”2个特色品牌。其中,赫哲神偶城市吉祥物 IP授权给第21届佳木斯冰雪节、饶河东北黑蜂节等活动使用,通过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挥出更大价值。此外,公司基于赫哲文化开发的潮玩、潮服等文创产品已经形成了品牌潮玩潮服超市,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的“偶来了”旗舰店提供图书、轻食、饮品等共享服务,衍生出贴合当下潮流的“偶来了赫哲草木饮”茶饮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国林介绍,在版权登记的“加持”下,民间艺人的创作得到保护,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不断完善的版权服务体系也为他们的创作“添柴加火”,版权作品登记数量增幅明显,民间创作活力显著提高。
在版权运用方面,同江市打造了以版权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同江市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联动园区,为“赫哲文化 IP”转化提供充分保障。目前,围绕赫哲族文化进行版权开发的上下游企业链初步形成。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佳木斯市委宣传部的组织推荐下,佳木斯市众多文化企业、民间文艺创作者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举办“赫哲文化 IP”现场发布仪式,实现版权授权签约4笔,签约金额累计1145万元。
赫哲族民间文艺“重生”的过程深刻印证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句话。在版权等知识产权的链接之下,民间文艺必能找寻到当代价值,也必将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记者 杨柳)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