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苗鼓声声响非遗代代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2-17





  每逢节日盛会必有苗鼓。春节期间,湖南保靖的村厨小村鼓声阵阵,来自水田河镇的村民以传统民族习俗"苗鼓"庆贺新春。中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苗家人以舞会友、击鼓传魂,民俗传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永不止步;苗鼓声声,湘西苗族鼓舞以创新姿态"鼓舞"世界。


  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保靖县葫芦镇获得了"中国苗族鼓舞艺术之乡"称号,葫芦镇原生态苗鼓队打的苗族鼓舞,鼓点时轻时重、时快时慢,鼓舞气质刚烈、气势磅礴。该镇苗鼓队还多次参加全国土家族苗族歌舞展演、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等,并获得殊荣,把苗族文化、苗族鼓舞推向全国。


  在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富强家中,记者见到了湘西苗鼓。据了解,几十年来,洪富强先后培训苗鼓手超5000人。2003年,洪富强把"八合拳"招式一一拆开,画成草图,演绎出50多个鼓舞动作,并组织村里21名苗鼓弟子排演新创作的动作,一套由冲拳(击)三防、五进关公、狂风击耳等10多个动作组合而成的苗鼓新打法出炉面世,被命名为"八合鼓"。


  受祖辈影响,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龙梅翠从骨子里热爱苗族鼓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着手整理元鼓舞,受邀在各地巡演、授课。据了解,元鼓舞没有现代舞蹈花鼓的飘逸和武术鼓的刚健与奔放。元鼓舞起鼓节奏密集,轻重快慢有度。鼓手动作轻松、活泼优美,敲鼓叙事,这种打法在苗族民间颇受欢迎。


  龙梅翠的得意门生、90后肖纳娇是葫芦镇葫芦村人,她将湘西苗鼓与音乐结合起来,创作新作品,既保留苗鼓文化韵味,又与现代音乐结合。肖纳姣通过网络发布各种苗鼓技艺表演短视频,传播传承苗鼓文化。


  苗家崇尚"无鼓不节,无鼓不庆"。经过不断探索,如今,苗鼓逐渐演变成苗家儿女交流情感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目前,保靖县已有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10余人。"湘西苗族鼓舞+武术""+音乐""+苗族文化"等得到多种创新发展,推陈出新,鼓舞世人。


  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保靖县非常重视非遗,在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上,举办了保靖武术鼓邀请赛、苗鼓争霸赛、重阳吕洞山祭山等活动,特别是"中国村厨村艺大晒"中,苗族鼓舞更是鼓声铿锵,猴儿鼓、迎宾鼓、撼山鼓等开场迎宾。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保靖县村厨小村苗鼓大赛,以传统鼓舞和创意鼓舞分类比赛,老中青少苗鼓队伍积极参与,让更多人领略苗鼓的传统魅力。(易果 本报记者 谢作钦)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