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和推广五指山深厚悠久的非遗文化,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五指山黎族苗族文化元素走向世界,6月2日,海南省五指山市举办“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成效和亮点。
五指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梁介绍说,近年来,五指山市厚植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彰显黎苗特色、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非遗传承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指山市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名录体系更趋完备,传承保护有力有序。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非遗目录体系,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五指山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4项、市级5项,传承项目涵盖传统医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和竹木器乐等。
陈国梁介绍,五指山市下大力抓好非遗融合跨界发展,非遗文化活力焕发,文旅融合火爆出圈。积极探索新方式新方法,通过非遗项目产业化品牌化的打造和开展文艺演出、活态展示等方式使非遗保护形式更加多元化。围绕省民族博物馆、毛纳村、黎峒文化园等景区景点,设计多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路线;结合“早春茶开采节”“故园毕业季”等主题,成功举办《奇遇·五指山》实景演出、“万人共同舞”“‘雨林TOP ’竹竿舞大赛”、“海岛民歌大奖赛”等系列具有丰富非遗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着力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IP,创新推出10场民族时装“村秀”活动,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聚焦人才赋能非遗传承,非遗工坊多点开花,人才培养增添动能,推动实施非遗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建立名师传艺扶持机制,培育掌握黎锦技艺人数3544人。采取“非遗项目进校园”、“黎锦学堂”等多样形式进行名师技艺传承,在中小学设立涵盖黎锦技艺、黎族竹木器乐、苗族盘皇舞等兴趣班,精心开发拓展新课程,每年培训学生2000人次以上。此外,采取“非遗工坊+传承人”“非遗工坊+合作社”“非遗工坊+企业”等经营模式,着力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产业链,有效打造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
就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五指山市在后续非遗文化活动和文旅融合发展上有何工作重点的提问时,五指山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张琼华介绍说,一是大力推动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将持续推进非遗保护成果“四进”展演,举办2024年五指山市第二届海岛民歌传统原生态音乐大奖赛、民族时装“村秀”、中法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通过非遗展示、文艺表演、文化交流等形式,向世界展示非遗文化独特魅力,推动非遗文化更好融入群众生活。二是着力打造非遗特色文旅IP。推动“非物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优势,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非遗文旅新IP。
据了解,五指山市还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该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成果。在5月2日举办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场,广场文艺演出、“雨林·遗风”非遗空间、少儿黎锦、苗绣技艺大赛等十余项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既有精彩非遗节目展演、又有五指山特色非遗美食互动体验、还有非遗工坊文创展销、带货直播间等多元体验,多样宣传充分展示了五指山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经济日报记者 潘世鹏)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