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碗、罐、蒸酒器......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保突村内,可以看到各种特色黎陶制品。黎陶是海南黎族人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至今仍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工艺特点,黎陶也再现黎族先辈们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它被称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在我小时候,煮饭、喝水、酿酒都是使用黎陶,父母也是靠制陶这门手艺将我们养大。”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传承人刘梅珍说,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新产品出现,黎陶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黎陶与市场需求脱钩、销路少利润薄、批量生产能力低、技艺创新能力弱等因素影响其发展。”
如何让“活化石”焕新生机?2006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刘梅珍与同村黎族姑娘成立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旨在传承和发展黎陶。
“传统黎陶以生活用品为主,实用性很强,外观并不是它的首要要求,所以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市场销路差。”刘梅珍说,为改变这一困境,她辗转多地,学习新工艺,了解市场需求,在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基础上进行改良,引入现代元素与审美的同时保留黎族传统元素,制作了笔筒、茶壶等生活用品以及摆件、装饰品、纪念品等黎陶文创产品。改良的黎陶产品推出后受到市场的青睐,陆续接到宾馆、酒店、景区等买家的订单,“我们的销路也逐渐打开了,接到最大的一笔订单是20万元。”她笑着说。
2015年,昌江县投资220万元,在保突村建设制陶传习所,由刘梅珍所在的合作社经营管理。“政府除了给我们建场所外,还出资购买了炼泥机、拉坯机等现代化制陶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生产能力。”刘梅珍说,除此之外,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与合作社每年会不定期举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培训班,冀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更多制陶人才和巩固提升传承人技艺。“不光是村里人来学习,周边村镇感兴趣的人也来了,这有利于黎陶的传承和发展。”
“2015年,我们组织村里妇女成立黎陶文艺队,为游客进行表演,每人半天能收入一百元。”刘梅珍说,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他们还引入陶器展览、制陶演示、制陶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等项目,通过旅游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为黎陶发展注入新活力。
除此之外,刘梅珍还引进研学游项目,为孩子们提供制陶、织黎锦、编藤编等黎族特色技艺体验,每年承接十几场研学活动。来自海口的梁先生说:“孩子在这里研学除了体验动手的乐趣外,还能感受到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合作社打造出“产、学、研、旅”一体化模式。“带动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一个订单最高时能给村民发3000元至万元不等工资。”刘梅珍说,下一步除了引进人才,使黎陶产业走上高端化和批量生产道路外,还将打造民宿餐厅,冀望留住游客。她亦呼吁政府在资金、人才和场地上给予黎陶更多支持。(陈英清)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