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非遗”迸发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6-19





  15日,记者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大理州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并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模式,让非遗迸发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张爱华介绍,在漫长的岁月中,大理州各族民众创造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大理州非遗项目达7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位列云南省第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2人,数量位居云南省前列。


  大理州在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扶贫”、“非遗+旅游”、“非遗+产业”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剑川木雕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大理州剑川县的段四兴是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73年出生于木雕世家的他,以“非遗+扶贫”的模式为乡村振兴助力输血。段四兴介绍,“这十年我带出的徒弟有800多人,培训的当地、周边民众及学生超过5000人,许多人从事木雕工作后,生活越来越好。”


  据悉,大理州仅剑川木雕、鹤庆银器两项非遗品牌,就带动当地4万多名民众脱贫致富,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对接融合。


  大理州推出的“非遗+旅游”深受游客欢迎,剑川黑陶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38岁的董志明是剑川黑陶的州级非遗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十年前他家烧制销售黑陶年收入不到10万元,“非遗+旅游”推出后,前来体验黑陶制作的人逐年增加,今年前5个月他已接待1000余人次,此外还有3000余人预约这个暑期前来体验,预计今年收入会超过200万元。张爱华介绍,非遗体验、研学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前来大理州参加非遗体验、研学的游客每年约增长30%。


  “非遗+产业”是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龙头,采取政府支持下的“高校+文化企业+代表性传承人”的协同创新模式,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应用,实现传统工艺的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创新实践三者融合,促进传统工艺振兴。据统计,2021年鹤庆银器和剑川木雕年产值分别达31亿元、5.6亿元。


  据悉,大理州将持续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力争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非遗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为非遗保护培养后继人才,不断提升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水平,增强非遗影响力,在“非遗+”融合发展上作更多创新尝试。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