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城复建:文旅交融之“同”“异”共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4-14





  4月3日到4月8日,“走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记者采访团沿着运河,先后到德州、聊城、济宁、泰安、枣庄等地采访,“古城”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1月,东平大宋不夜城开园,这是对原有“东平水浒影视城”的全新升级改造,目前已进入三期建设;2010年5月开城的台儿庄古城,10多年来声名鹊起。此外,德州提出“以特色古城为支撑”,聊城提出“加强‘中华水上古城’保护传承”,古城旅游成为运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台儿庄古城游客量一度达到780万人次,名列山东各景区之首,如今将年接待游客人数瞄准1000万人次。


  古城作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空间载体,不但繁荣了旅游业,而且保护了文化遗产遗物。但也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在全国各地的古城相似度很高,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很多都是仿古建筑中间有条路,两边都是商铺;古城似乎都卖着同样的小吃和工艺品,游览一个和游览十个是一样的。


  复建古城的“同”,是不可避免的。古代城池,城墙普遍是锯齿状的垛墙,建筑以斗拱结构为主,重要的道路铺设青石板,围城一圈是护城河,古城的形制本就如此,复建形似也是必然。


  复建古城的“同”,更与游客的需求有关。游客需要吃饭,古城就需要建设饭馆、小吃一条街;游客需要住,古城就必须建设民宿、宾馆;游客在古城要解决“内部行”的问题,船、游览车也就不约而同出现了;游客还要玩,文艺演出、游戏互动自然成为必备项目。因此,复建古城的“趋同”,是旅游业的属性使然。


  复建古城的“趋同”需要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古城复建可以不重视特色,一座古城要吸引人,尤其要注重“异”。


  古城的“异”,要点是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同是运河畔的古城,东平大宋不夜城呈现的是宋代东平府的盛景,强项是演出,主打水浒文化。台儿庄古城业态丰富,主要特色包括鲁南水乡小桥流水式的幽静,打造“船游古城”等品牌;这里还是台儿庄大战遗址,留有子弹孔的墙砖等抗战文化遗存;关帝庙等建筑则体现南北东西交融的文化特色。


  山东古城复建起步不早,但数量不少,台儿庄古城复建之后,2013年即墨古城和青州古城复建,此外如周村古商城、莒国古城、章丘明水古城,近年也陆续建成或扩大规模。古城复建,既要注重“同”,又得注重“异”。“同”和“异”紧贴游客的需求,关系古城魅力的塑造。“同”是必须的,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这其中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基本的生活需求;“异”更强调存在的价值,体现地方旅游特色,这是让人回味的地方,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点。


  “同”和“异”看似有别,其实常常聚合在一起。比如枣庄辣子鸡和黄花牛肉面,作为菜饭,它们是各个景区的“同”;作为具有地域特点的美食,又是独具特色的“异”。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正是要在这种细节上多下功夫。


  转自:大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