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的“打开方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4-11





  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敦煌的吸引力或许仅次于故宫,而要论起神秘感,远在西北戈壁、藏于荒漠深窟、曝光并不算多的敦煌,或许还更胜一筹。因此在很多人心中,敦煌是一生迟早要去一次的地方。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为了做《石窟千年》封面报道,我在3月初春寒料峭的时节抵达敦煌,然而这次探访的收获却并不如预期丰满。虽然时值淡季,看到了最多的12个窟,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但似乎只是恍然之间就结束了。而旺季人多时,参观的洞窟数和时长可能还得缩减一半,还没反应过来,4个或8个洞窟就看完了,又不能回头重游。


  由于壁画严苛的保护条件,参观石窟总是严格限时的,不仅敦煌,其他石窟寺也如此。这与绝大多数遗址的参观方式都不同,你只能跟着讲解,踩着节奏,在每个洞窟里流连片刻。


  洞窟光线幽暗,眼睛只能追踪着讲解的灯光,一块块地观看,难以一览全貌。这就缺失了对洞窟的整体观感,当我后来阅读起有关莫高窟的书,见到那些壁画、塑像和洞窟全景,才领略到莫高窟令人惊叹的恢弘和精致。


  不禁遗憾,如果提前了解过洞窟的全貌,或许能更深刻地体会洞窟的魅力。进一步,如果对各时代的艺术风格有所了解,或许更能理解每个洞窟的独到之处,在参观中得到回应。或许,还可以有意识地寻找那些曾在书中和纪录片里打动过自己的细节。


  去敦煌,如果一无准备地抵达,或许会留下很多遗憾,事后只能对着纪录片叫苦不迭。所以,敦煌最好的参观方式,是再去一次。但毕竟遥远的敦煌或许一生只此一次,多数人都不会重游。


  敦煌研究院用很多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解知识背景的途径,比如数字展示中心的电影、陈列中心的复制洞窟、书店里的画册和书籍、新媒体上的各种科普短视频……但置身洞窟中的感觉还是无法替代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个来小时,获得更多共鸣,有心的观众需要多做功课。而且敦煌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洞窟外散落的各个时代遗址,共同诉说着敦煌的历史。如果对敦煌的往事有所了解,面对道士塔、常书鸿故居、敦煌研究院创始者墓碑等与人有关的遗址,或许会升起更深刻的况味。


  但话说回来,我们当然也可以什么准备都不做,说走就走,即刻出发,享受旅行本身。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时候收拾好背包重新启程了,不论是为了求知、朝圣,还是为了不辜负自由。(记者 倪伟)


  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守望敦煌:从旁观者到传播者

    守望敦煌:从旁观者到传播者

    5月1日,“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首期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研究院开营。首期招募的10位志愿者,要在敦煌接受培训后担任讲解员。
    2018-07-12
  • 创新DNA存储算法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创新DNA存储算法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记者9月1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创新DNA存储算法,将10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实验验证,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
    2022-09-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