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利用快速发展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非遗数字化进程,促进非遗的保存、传承与传播,是非遗发展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刘忠斌,带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的建议。
刘忠斌调研发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现象,以及非遗传承人与拥有者参与不足等问题。
“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非遗的深度融合,实现非遗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在刘忠斌看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非遗中应用成功的案例还不多,建议充分激发人工智能的应用潜能,同时防止过分依赖技术,牢牢守住非遗的“魂”。
“长期以来,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主要依靠师带徒方式延续,面对面的亲授是主要方式,非遗的‘灵魂’存续于传承人的头脑中,而缺少基本的数据资源,这让非遗传承和传播受到局限。”刘忠斌建议,树立非遗大数据思维,完善非遗项目基础数据采集,逐步建立起非遗数据资源体系,为非遗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非遗在传承、传播及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存证难、确权难、权益保护难、市场交易难等痛点。”刘忠斌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政产学研多方合作,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推动非遗智库平台建设,制定非遗智库建设标准与发展规划,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非遗智库体系。遴选一批国家级非遗智库,通过课题委托或经费支持等方式助其做强做大。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