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花斗笠:指尖上的非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0-2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花斗笠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村民编织的畲族花斗笠,以其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居闽东畲族竹编工艺之最。

  今年国庆节期间,许多人慕名前往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体验原汁原味的畲风畲韵,这着实让吴孙存“火”了一把。在他的手上,一根根竹篾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畲族花斗笠。

  从霞浦县城出发,一路向山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上水村。这里海拔350多米,山谷幽深,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居住在此的畲民们凭借着智慧和巧手,开发出了众多竹制品。其中,畲族花斗笠以其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设计考究、美观大方,独居闽东畲族竹编工艺之最,历经百年传承的花斗笠编织技艺也赋予了此地浓厚的畲族文化底蕴。

  在漫山苍翠欲滴的竹林里,吴孙存总能一眼就看出每根竹子的生长状态。而这,也是编织花斗笠的第一道工序——选竹。选好竹子,接着破篾、编织、装饰……从选材到制作,历经30多道工序,历时约一周,纯手工制作的花斗笠才能呈现在眼前。

  吴孙存专业制作花斗笠已有18年。据他介绍,畲族花斗笠起源于畲族三公主的传说,亦称“花笠”,过去主要作为畲族妇女外出劳作、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遮阳避雨的用具,后来则多用作饰品及畲族姑娘的陪嫁品之一。花斗笠因其独具民族特色的编织手法,在畲族灿烂的民间艺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水村曾成立花斗笠生产合作社,产品主要销往闽浙一带的畲族聚居区。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村里的老手艺人陆续辞世,花斗笠制作技艺面临失传。

  2002年,吴孙存与师兄兰寿其向村中的兰兴佺老师傅拜师学艺,之后磨炼了整整两年,才学会独立制作一顶完整的花斗笠。师兄弟俩也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时常相伴于吴孙存家中边做斗笠边话家常。在不懈努力下,他们一同入选畲族斗笠制作技艺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拯救了这项濒临失传、工艺复杂的传统文化。

  “畲族花斗笠的特色在于花色斑斓,为了使斗笠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手艺人会在斗笠坯的基础上,以水藤系顶,各色珠子、绸带装饰,形成独具特色的美感。”吴孙存说。花斗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花”,整个斗笠以五彩九重细篾编织而成,其除外表艳丽夺目外,还会在两层斗笠间嵌入“虎牙”“云头”“燕嘴”三种特有的畲族文化图腾,寄托着对畲族女子最美好的祝愿。

  看吴孙存制作花斗笠,不失为一种享受:原色篾条为主,染色篾条点缀,双手灵活地游走于竹篾间反复挑、压,其技艺之精湛绝非一日之功,纵横交错中编织出的是手艺人的耐心与热爱。柔软的篾条依然有着属于竹的坚韧,正如手艺人对竹编技艺的坚守。

  竹编制品透露出的古朴韵味,已成为上水村人关于故乡最美的记忆,以竹为生、以篾为趣,这项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在一丝一缕间镌刻着时光的艺术、凝结着畲族人民的智慧。(范陈春)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