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2021年艺术家驻留项目非遗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津产非遗的当代化革新为出发点,邀请具有原创性及实验性精神的优秀艺术家来津驻留,在深入了解以津产非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后进行创作,引导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激发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成果将在津展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艺术家驻留项目的首期活动中,来自广州的青年剪纸艺术家陈粉丸走访了天津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风筝魏风筝。陈粉丸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结合进行创作。在她看来,此次来津走访的项目代表了非遗传承的三种不同形态,“杨柳青年画制作从工序上归编成了系统化的部门,刻版、上色、装裱都有独立的工作室,也有相应的销售渠道;老美华是很成熟的企业化生产,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也开发了很多其他产品,商业化程度很高;风筝魏更接近人们印象中传统的作坊式生产,保持着家族传承的模式。”
非遗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与年轻的艺术家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将产生更多的创作交集,这既能丰富年轻创作者的艺术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传统非遗实现“破圈”。陈粉丸希望在津的学习考察能够以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形式注入自己的创作,用全新的视野和多元化的方式探讨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模式。
对于此次活动,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文认为:“在与艺术家驻留计划执行人的交流过程中,有两点打动了我们,一是艺术家是用传统符号进行当代表达的人;二是要对我们推荐的项目进行材料和工艺的深入调研。这样的角度正是在向传承人示范‘守正创新’不仅是原则和态度,也是具有现代性的工作方式。”
非遗保护专家李治邦说:“非遗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它也一定是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非遗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要适应现在百姓的生活,应该是当前需要什么,我们就来做什么,用传统的手段来填充当代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爱上非遗,他们通过自己对非遗的理解,嫁接到创作的作品中,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艺术表达。”
转自:天津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