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太阳神什么样?突目尖耳、人首鸟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吴平    时间:2021-11-12





  “在以前发现的三星堆铜器里面,有一个大铜树的树尖,它既不同于一号神树也不同于二号神树,并且上面还有三个神,人首鸟身的神,与一、二号神树上面的鸟不一样,我怀疑这就是《山海经》连接天地的建木的树尖。”日前,在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向现场观众描述了三星堆—金沙文明中古蜀太阳神可能的样子。


  “一主二从”三神,构成太阳神崇拜

  三星堆二号坑曾出土了三件突目尖耳大铜神面像,很有可能整个三星堆遗址当中,这类大铜神面就只有三件,组成一个三神体系。这三个神像躯体的完整复原,就是人首鸟身的铜神像。

  这三尊人首鸟身的神像表现的是什么神?为什么要表现三个神,而且一大两小?

  从被表达为圆形的抽象人画,还有双鸟托日形态的铜挂件,孙华推断:这个突目尖耳的面像就是太阳神像,人首鸟身的神像即太阳神。至于为什么是“一主二从”,孙华表示:“我想可能中间那个是至上神即太阳神,两侧是与之有渊源关系的祖先神,一个是带辫子贵族族群的祖先,一个是不带辫子贵族族群的祖先,当然目前证据还是不充分。”

  太阳神鸟崇拜应该就是古蜀人和蜀国的国家崇拜,其特色是将太阳与鸟结合起来,把太阳神的形象设想为人首鸟身,将至上神与祖先神联系起来,并将太阳神置于东、西两棵神树和十个太阳组成的宇宙背景之中。

  太阳神鸟图案,中国最早出现在哪里?

  在成都平原,比三星堆文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没有发现典型的太阳崇拜遗物。宝墩文化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川西北地区岷江上游,岷江上游又来自向南发展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有太阳神鸟的形象,其中还有很典型的鸟背负着太阳的图案;另一个来自长江中游地区。在公元前6000-4000年间的长江中游,被称之为高庙文化的发达新石器文化中,人们已经习惯将鸟和太阳集合在一起,构成了太阳神鸟的固定组合,作为白陶器的装饰图案。

  值得注意的是,人首鸟身的神像图案最早也可以追溯到高庙,高庙文化的这些元素,影响到了河姆渡文化。双凤朝阳,鸟、太阳结合的纹样在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都有发现。

  长江中游实际上是陶器、稻作和这些艺术元素起源的地方,河姆渡文化有可能是受长江中游的影响,很快接受了这样的元素,并发展了自己的体系。

  在河姆渡遗址一个夹炭黑陶盆里面有两组图案,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是将每组两侧的图案认定为神鸟,其中一组图案中间的认定为一棵树,另一个认定为神面。如果是这样,根据既有的文物分析,神兽和双鸟,神和双鸟、鸟和双树这样的题材都出现了,孙华表示:“我曾经写过文章,上下两只鸟,上下两棵树,就是表现和三星堆相似的十日传说。”

  古蜀文化的太阳崇拜应该起源于长江中游地区。太阳崇拜从长江中游地区传向长江下游地区,以后伴随着稻作农业的大传播,传到黄河中上游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并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古蜀文化中完成了体系化的过程。

  中国上古广大范围内形成的包括太阳神鸟在内的宇宙观念、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王朝能形成统一帝国的心理基础之一。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