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手抄版传统曲艺脚本“活起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19





  “此次首先出版的木板大鼓《吴越春秋》(田玉福口述版)是馆藏‘六部春秋’中的第二部长篇曲艺脚本,全书共计70多万字,保存最为完整。”在7月17日召开的“河北省传统曲艺脚本挖掘整理抢救项目”学术研讨会上,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惠芬希望,通过这些珍贵脚本的出版,让沉睡的手抄版珍贵资料重新“活起来”。


  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曲艺脚本少之又少。“一直以来,曲艺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由于近年曲艺演出市场萎缩,经系统性挖掘整理,形成完整和规模的成套鼓词的曲艺脚本比较罕见。”赵惠芬介绍,依托省艺术研究所馆藏的45部,121卷,约1500万字左右的手抄版传统曲艺脚本,2020年上半年,该所启动了河北省传统曲艺脚本挖掘整理抢救项目。

  面对众多珍贵的手抄版文字资料,挖掘整理工作应从何处入手?经反复探讨、选择,木板大鼓《吴越春秋》(田玉福口述版)最先进入了专家们的视线。在赵惠芬看来,选择《吴越春秋》优先出版,首先是因为在现存45部曲艺脚本中,该脚本保存最为完整,字迹也较为清晰,便于由简入繁地开展抢救保护工作,为后续的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在流传较广的“六部春秋”中,《吴越春秋》影响力较大,范蠡与西施、卧薪尝胆等故事在听众中广为流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吴越春秋》在风格上融合宫廷、魔幻等元素,对后世在历史演义创作上具有较大影响。

  翻开这部曾经脍炙人口的木板大鼓《吴越春秋》脚本,松棚大战、隔江斗法、冰冻钱塘等经典段落描述很完整,引人入胜。“这些传统曲艺脚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又具备浓厚的文学价值。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抢救,不仅是对河北曲艺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我国曲艺传统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易卫华称,从研究者的角度着眼,他建议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应尽量尊重手抄版脚本原貌,让后人能够看到它最初的样子。

  曲艺保护传承是一场“接力赛”,不仅需要文本保护,更需要进行创新性转化,做好活化利用的功课。“与图书馆合作,做好文本数字化扫描保存,可以提升这些珍贵资料的利用率。”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建议,要以学术专业眼光进行编校整理工作,做好文本的方言、口语等地域特色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可联合专业院团,复排这些珍贵的传统曲艺剧目,真正确保传统曲艺脚本能保护好、留得下、传得开。

  目前,河北省正在积极推进传统曲艺手抄本抢救项目。“我们希望这些产生、流行于民间,保留了传统曲艺原生态,蕴含着丰富民间舞台演出信息的曲艺脚本,不仅能留下文字,更能够重返舞台,真正实现传统曲艺的活态传承。”赵惠芬说。



  转自: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