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体检,做B超的大夫听说我是天文台的,一边让我鼓肚子一边吐槽道: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总不准?我气没憋住笑出声来,赶忙答道: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研究的范畴,我们所研究的都在大气层以外。
作为一个天文科研工作者,也就是大众心目中的“天文学家”,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除了“天气预报”,还有:我是xx座,你给我算算?每每遇到,我心里总是叫苦不迭:这是占星学的事,不是科学啊。
天文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坐在望远镜后面看星星,或者带爱人去看浪漫的流星雨?其实天文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小到一粒尘埃,大到整个宇宙,都可能成为天文学家的研究对象。但是,天文学家上学的时候真的不学“认星座”。星座仅仅是对天空进行的人为划分罢了。其实99%的天文学家都认不出星座。
朋友听说我们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市区,十分纳闷:市区夜晚灯火通明,光污染严重,怎么研究?难道你们的望远镜有特异功能?听到这些,我总感慨,长期以来公众对于天文学家形成的印象太过偏颇,但架不住头顶神秘星空对人们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他们还是会常常发出这样的好奇提问。
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开启了现代天文学,基于观测的天文学研究,也在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仰望星空后快速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天文仪器设备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出现,天文学家已经从简单的用纸笔记录,或者是画出天体的样貌位置,变成借助电脑自动记录天体信息来获取研究数据了。
现在的天文学家,绝大多数时间都不会亲自跑到野外台站去观测了,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远程获取数据来进行研究。望远镜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操控,更多的数据是直接公开的,普通大众都可以下载。因此,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文学家。当然,你需要学习必要的知识才能分析研究它:物理、数学、化学,甚至生物,计算机编程也是必备。
不少天文学家的日常可以类比为一条生产线,产品是研究成果,主要以发表学术论文来体现。流程是学习、读文章、写程序、分析数据、得到结果、写文章发表。有些搞理论研究的天文学家,连分析观测数据这一步都可以省了。不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有一台能够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搞天文研究。虽说是生产线,但却不等同于机械和枯燥。因为每个“产品”都不一样,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学到新的知识,迸发出新的想法,谁让我们研究的是整个未知的宇宙呢。
如果你问一位天文学家,你研究的星星叫什么?在哪里?他回答你的很可能是一个编号,甚至只是天文坐标,而不会是北斗七星或者狮子座。至于它们究竟在哪?天文学家会两手一摊回答:在电脑里。如果再问,什么时候一起去看流星雨?大多数天文学家可能会说:不清楚。可能也没空。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2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