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漫观众来说,2015年的电影暑期档的最大惊喜,无疑来自国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7亿元票房,8.4的豆瓣评分,也让该片与同年上映的诸多大片相比并不落下风。这样的数据,让多年来被进口动漫电影打压的国漫电影长出一口气,也让观众惊觉,国漫原来并不仅仅是年复一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观众发现,孙悟空变成了一位长脸、头发蓬乱、满脸颓丧的“忧郁大叔”,在五行山下困了五百年后,他不修边幅,不再法力无边。唐僧还不叫唐僧,只是个叫江流儿的小和尚,善良,话多,勇敢且富于行动力。猪八戒与托塔李天王合体,大妖王混沌则前所未见。观众看到的大圣,已然不是原先熟悉的《西游记》,电影借用《西游记》的元素,讲的是一个更现代,有着全新解读价值的故事,或可概括为对诺言的信守,也可概括为生命的挣扎或突围。总而言之,《西游记》变了,国漫电影也变了,也许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国漫电影可以不再只属于孩童,还可以多一点明亮但复杂的人性因素。
其实,大银幕之外,中国动漫早已有了可喜的变化与成就,2007年首播的古装武侠动漫《秦时明月》,就凭借精良的制作,出彩的人物设计,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让大众对国漫有了新的期待。之后《侠岚》《画江湖之不良人》等,则将国漫推向新的高峰。若将视线稍微放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爆款,其实也不算太令人意外,而应该是国漫崛起必然的章节。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国漫电影票房有起有落,直至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50.35亿元的超高票房,占据当时的中国电影史票房榜第二名。有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哪吒之魔童降世》魔幻般的成功就不难理解。念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哪吒,远不是人们印象中眉目清秀嫩藕一般可爱的孩子。堪称史上最丑的哪吒,出人意料的故事走向,关乎教育与个性、命运与对抗命运的话题,带来了巨量的观影人群。国人此时再说国漫崛起,大概已有充足的底气。
此后,《姜子牙》《哪吒重生》《白蛇·缘起》等同样获得了高票房,口碑略有参差。或许,在国潮盛行的当下,根植中国文化元素与新形象构成反差,让传统人物与新的故事内核形成新的有机体,讲好一个出彩的、拥有孩子视角却并不低幼、不拖沓的中国故事,去引领观众求新求变的观影心理,才是国漫崛起的必经之途。
转自:江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