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鎏金青铜珍宝恢复黄金色泽。”巫山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如是说。“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期间,记者从重庆巫山博物馆获悉,近日,该馆74件套出土鎏金青铜器,历时8个月,已完成修复工作。
巫山鎏金棺饰作为独特的峡江丧葬文化符号的代表,是巫文化与西王母信仰的结合体,也是两汉时期大巫山地区特有的艺术奇葩。
巫山出土的鎏金青铜器数量大、价值高,但出土及入藏后均未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处理,病害较为严重,肉眼可见不少坚硬而致密的绿色粉状青铜锈覆盖其表面。因此,对于出土鎏金青铜器的科学修复迫在眉睫。
2019年,巫山博物馆从馆藏鎏金青铜器中遴选出74件套进行修复。这批文物主要出土于麦沱墓群、土城坡墓地、龙门口墓地等遗址,包含牌饰、棺钉、耳杯扣等器型,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
“青铜器表面的鎏金层很薄,通常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张辉介绍,修复人员使用凝胶型除锈剂为铜器除锈。经过为期8个月的修复,这批青铜器文物鎏金黄金色泽恢复光彩,其表面刻画的西王母、青龙、白虎、朱雀、三足乌等精美纹饰也显露出来,展现出汉代巫山人对仙界的向往。
张辉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巫山共出土1086余件鎏金青铜器,是巫山博物馆藏品中类型最丰富、数量较多的文物,其中的“东汉四灵西王母柿蒂形鎏金铜牌饰”被重庆市文物局定为巫山“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根据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该馆已将鎏金文物定级,一级6件套、二级13件套、三级28件套。
为何巫山会出土众多鎏金青铜器?巫山博物馆馆长张潜称,此次修复的鎏金青铜器大多是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在汉代黄老思想和巫文化影响下,民众希望离世后升往仙界,于是在鎏金青铜器上刻画西王母、四大神兽等图案,希望离世后借助西王母升仙,在天界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
“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大量流行并非偶然,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先进的铸造技术为鎏金青铜器在峡江地区的出现、流行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一些平民墓也会出土鎏金青铜器,说明三峡地区当时经济较为发达,鎏金青铜器深受社会各阶层重视,成为葬俗中的关键随葬品。”张潜说。
张潜表示,此次修复的鎏金青铜器已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未来巫山博物馆还将打造一个馆藏鎏金青铜器展览,让馆藏文物“活”起来。(黄维正)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