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继越剧、话剧、舞剧《红楼梦》汇聚申城舞台,本月中旬上海观众又将迎来新一轮《红楼梦》“冲击波”,沉浸式越剧、评弹,加之昆曲、周边文创,倒背如流的剧情,闭眼就能想起的人物形象,观众是百看不厌还是腻烦,这考验着演员与运营团队。
用《红楼梦》把观众引进门
评弹《红楼梦中人》起了引流作用,让大家有兴趣来看经典用评弹呈现,进而关注其他评弹作品
小学二年级时,陆锦花看到亲戚家大姐姐在看《红楼梦》,这是她对《红楼梦》的最初印象,“很厚一本书,人物众多,命运凄惨”。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从课本、电视剧、小说中认识《红楼梦》,最终成为极少数演绎《红楼梦》的人。作为上海评弹团演员,陆锦花将在11月22日开始的豫园红楼梦文化周中,参与演出《红楼梦中人》。
评弹《红楼梦中人》由一系列评弹开篇、选曲组成,除了广为传唱的《宝玉夜探》《黛玉焚稿》《紫鹃夜叹》等,还有一些“冷门”节目,如《李纨》《巧姐》《鸳鸯·抗婚》等。《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故事人尽皆知,而反映“小人物”的作品却很少上演。2019年,上海评弹团京津巡演,北京大学相中《红楼梦中人》,校园剧场开票不久即告售罄。
“我们有很多传统经典书目,相比之下,《红楼梦》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因此外地观众可以摆脱字幕,专注地欣赏评弹本身音韵之美,如涓涓细流、不受阻碍。”10月中旬,上海评弹团刚在郑州演完《红楼梦中人》,这是海派评弹开拓的新演出市场。陆锦花表示,在苏浙沪等地的传统观众群中,《珍珠塔》《玉蜻蜓》《三笑》《描金凤》持续有稳定的票房,跨出长三角,评弹团会选择一些更出圈的IP,除集合几代艺术家心力的《红楼梦中人》,还有新创作品《林徽因》。《林徽因》走过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创下评弹团近年巡演规模之最。另一个热门则是《高博文说繁花》,在香港西九龙首演8场全部爆满。“《红楼梦中人》起了引流作用,大家有兴趣来看经典用评弹呈现,我们再将留下来的观众进一步引向新创作品。”陆锦花总结。
对豫园来说,选择《红楼梦》而不是其他经典IP,源于豫园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豫园红楼梦文化周策划人、豫园文商集团总裁助理何宇栋表示,400多年前,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愉悦老亲”始建豫园,《红楼梦》大观园是贾府为元妃省亲而修建的省亲别墅。据学者考证,大观园造园师“山子野”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豫园造园师、明末园林大师张南阳。豫园明清式建筑、风味美食、具有历史感的老字号,都与《红楼梦》描述的文化风俗密切相关。去年红楼梦文化周,《豫园——红楼梦打卡地图》上线,通过揭秘豫园多处与《红楼梦》有关的打卡点,邀请游客开启寻“梦”之旅。
相比去年主打讲座,今年红楼梦文化周转向演出。“动员更多游客,制造更热烈氛围。”何宇栋表示,由赵志刚、陈湜领衔的赵氏工坊携手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联合献演的沉浸式越剧《红楼梦》,11月22日将在豫园海上梨园打响文化周第一炮。近千平方米的海上梨园地处豫园核心,临空而建,抬头可见陆家嘴金融区现代城景,俯首便是老城厢青瓦飞檐。
网络时代观众犀利“挑刺”
有观众用望远镜放大看舞台,演员一举一动都看得很清楚。网友各抒己见,演员获得更多启发
无论海上梨园还是九曲桥,赵志刚驾轻就熟,“没看过的人以为都是《红楼梦》,看了就知道《红楼梦》各有不同”。
赵志刚在豫园演出《红楼梦》,源自赵氏工坊201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在香港首演版本,2019年又在上海中心37楼珐琅厅·半亩园亮相。荣国府故事在珐琅厅缓缓展开;“黛玉葬花”则在与大观园神似的半亩园演绎。
赵志刚邀请编剧张勇增加《宝钗代绣》《宝玉听琴》《百年好事今宵定》《太虚寻梦》《好了歌注》等新段落,有别于传统越剧《红楼梦》。赵志刚承袭老师尹桂芳唱尹派,“她是最早演出《红楼梦》、曾多次演绎贾宝玉的艺术家”。陈湜以甜润委婉的吕派塑造林黛玉,薛宝钗则由宁越花旦谢进联以袁派演绎。
同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红楼梦》早不是旧模样。今年2月,还是在豫园海上梨园,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手上海越剧院,向全球直播古戏楼版《红楼梦》,时长从3小时变为90分钟,众多角色由11位演员出演,再现一人多角的传统表演样式。
网络时代年轻观众涌入,让《红楼梦》变得更难。上海越剧院头号“贾宝玉”钱惠丽说:“现在对演员要求越来越高,观众用望远镜放大看舞台,演员一举一动、眼睛一眨、嘴巴一张,他们都看得很清楚。”
“刷刷抖音、B站,经常能看到观众上传《红楼梦》小视频,从妆面到唱腔,评论犀利。”上海越剧院王派花旦李旭丹下月将在宛平剧院新一轮《红楼梦》驻演扮演林黛玉。“每年都在演《红楼梦》,这也是上越演员安身立命之本。”刚入团时,李旭丹关注唱腔和舞台掌控,经验渐长,她需要克服熟悉感。2018年《红楼梦》北京巡演,她在法源寺看到丁香花落英缤纷,对黛玉葬花有了新的体悟,“王文娟老师告诫我,演腻的时候,一定要再看原著、剧评,剖析人物”。
这两年,渐有年轻观众在网络平台“挑刺”。热门音乐剧有看上十几遍、几十遍的铁粉,《红楼梦》也旗鼓相当。每次演完看网友评论,李旭丹总有些紧张。今年上半年,她在网络电台研究1961年徐玉兰、王文娟《红楼梦》录音,重新调整唱腔,妆面与服装也有新变化,刮掉眉尾,让眼眉变得细长,戏服色彩变淡,淡绿色束发带配淡绿色披风,“在莆田、宁波、无锡巡演时,钱惠丽、王志萍老师又帮我们重新抠《红楼梦》”。
让李旭丹欣喜的是,细微调整一夜间就获得火眼金睛的网友好评,“以前演戏,全靠自己琢磨,偶尔和戏迷接触,也以表扬为主。疫情后,网络直播暴涨,网友各抒己见,演员获得更多启发”。
当代新创中望见传统影子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选择《红楼梦》,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忙碌的工作让陆锦花错过欣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大戏《红楼梦》9月首轮演出。12月25日、26日,话剧《红楼梦》将作为年末大戏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陆锦花计划去看戏,向同行学习。
“一阵阵朔风透入骨,乌洞洞的大观园里冷清清。”当陆锦花自己作为演员,解读《红楼梦》就有了不同心情,“小时候唱《黛玉焚稿》,觉得她好惨、好可怜,现在看林黛玉,从可怜变成可叹,感叹也赞叹一颗孤傲的灵魂”。
《红楼梦中人》多位评弹演员共同演绎“林黛玉”,既有陆锦花婉约的丽调,也有苍劲有力的张调,“同一个剧本唱词,张调的林黛玉很刚毅,你想象不到吧?”陆锦花说,自己也看越剧《红楼梦》,借鉴学习黛玉焚稿、葬花的唱腔、身形、动作。
10月下旬,李旭丹在文化广场“学习”江苏大剧院来沪演出的原创舞剧《红楼梦》。越剧“林黛玉”尤为关注舞剧“林黛玉”,“她跳得真好,有弱柳扶风的感觉。现在我们演戏尤其是新编戏,身段动作融入舞蹈元素,比如越剧《甄嬛》惊鸿舞,将舞剧与戏曲结合”。
在红楼文化周,何宇栋特辟“红楼戏中戏·昆曲”策划,“二度梅”得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与上海昆剧团老艺术家蔡正仁在海上梨园演出《牡丹亭》。两人上一次合作该剧在2011年,时隔10年将再次带来令林黛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惊梦》。“十八世纪末,《红楼梦》问世,彼时昆曲兴盛。曹雪芹在书中多次写到看昆曲、演昆曲的故事情节。《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在宁府家宴、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场景中出现。”何宇栋表示,豫园希望不只是简单复制《红楼梦》,而是让观众沉浸于《红楼梦》人物的情感中。
“《红楼梦》是经典,永不过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解读方式和传播介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欣赏完越剧《红楼梦》唱段“金玉良缘”后如是说。
舞剧《红楼梦》有着与越剧类似的情节段落,由“黛玉入府”拉开大幕。但它的舞美充满现代意味,烟雾缭绕的太虚幻境,一句句判词以灯光形式不断“发射”在白色纱幔上,白衣如云穿梭,虚实难辨;僵化的官服在舞台上沉重摆放,似是暗示人与权的纠葛;团圆过后,金色大幕从天而降,亭台楼阁分崩离析,大厦将倾。编导兼主演黎星说:“没有哪个演员能拒绝《红楼梦》。”
话剧《红楼梦》舞台,空旷似曾相识,三面巨大的“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所有服饰都采用白色系。排练时,演员既学习戏曲云手、提步、圆场,也学习现代舞。话剧《红楼梦》集结了编剧喻荣军14年的思考,全剧时长6小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登得更高就是摔得更惨”。制作人裴姝姝感叹:“《红楼梦》像待放的玫瑰,很美却满是荆棘。选择这个作品,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注定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台上,红楼曲终,“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观众席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家鼓掌、叫好,一遍遍高呼主演名字。成为“红楼梦中人”,是演员的梦想;被“梦中人”命运一次又一次直击心灵,是观众的幸运。大幕合上又拉开,全新的经典正在上演。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