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瓷再兴,这个古村落焕发“年轻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0-28





  千年窑火不熄,世代匠心不陨。近日,第十八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正在“千年瓷都”举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景德镇陶瓷,是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景德镇的殷切期望,既为景德镇擘画了美好蓝图,又为其发展提出了时代课题。三宝村作为景德镇的“镇之初”,是试验区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千年瓷都”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历史上,三宝几经浮沉,近年来“因瓷再兴”,从无人问津的寂寂古村跃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红打卡地”。三宝的变迁历程及其深层原因,对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水墨三宝 诗韵瓷谷”

  “你向往的诗和远方,是三宝生活的日常。”

  …………

  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的东南山麓,有一座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村——三宝。站在高处望向三宝,只见一幢幢屋舍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栖,有的是青砖黑瓦修旧如旧的传统民居风格,有的是钢筋混凝土加玻璃结构的现代建筑风格,在满目苍翠之间和谐共存。

  2家画廊、3家博物馆、9家文化展厅、10家美术馆、160多家大师工作室和文创工作室……从传统陶艺创作到现代文创设计,从静态的健康养生到动感的音乐节,从本土特色的茶艺到异域风情的酒吧,如今的三宝拥有530多家市场主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多元思想、多元业态在这里交融,三宝再度成为景德镇极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号之一。

  三宝曾是景德镇古代瓷业重要矿产地和产瓷地。然而,随着近代以来陶瓷原料配方的改进和制瓷中心的转移,这个小村落经历了长期的衰落。

  三宝的巨变,始于党的十八大。2012年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景德镇于2014年确立“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并在这一年首次将高标准打造三宝纳入总体布局。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这既为景德镇重塑“千年瓷都”辉煌提供了历史性政策机遇,也为三宝创造了新的发展良机。

  文化塑魂

  在“因瓷而变”中打造新名片

  漫步三宝,一街一景、一巷一品、一桥一形,或是瓷质,或是瓷形,或是瓷事,陶瓷元素无处不在。

  为什么短短几年,三宝便“因瓷再兴”?调研发现,这得益于党和国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理念、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以及景德镇适时打出的“组合拳”——重拾陶瓷文化魂魄,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延续景德镇的千年文脉。

  厚植陶瓷文化底蕴。陶瓷文化是三宝最厚重的底色、最宝贵的财富。延续上千年的古瓷矿、古水碓、古窑业,为三宝遗留下了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陶瓷文化遗存,历史上仅水碓的数量就高达600多个,河畔溪边随处可拾到宋代瓷片、匣钵,山脚地头更是遍布矿洞、窑址。其中的湖田窑遗址是我国陶瓷历史上生产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工艺最为精湛、产品最为精美的窑场。多年来,景德镇市针对古陶瓷遗址保护持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保护措施和技术性保护开发措施,严厉打击盗挖地下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三宝建设了8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陶瓷类文物保护单位,担负起传承“千年瓷都”文化基因的任务。

  开放湖田窑遗址博物馆,打造三宝国际瓷谷,形成湖田春色、三宝晚钟、桃溪花海等三宝八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延续千年的文化根脉一经擦亮,便光彩夺目。

  创新陶瓷文化表达。“三宝蓬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园区,对于艺术家、设计师和品牌经理人而言,这里不仅仅是展厅,是工作室,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所在。”三宝蓬艺术聚落创始人肖学锋表示。近年来,三宝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引进或培育了洛客设计中心、三宝蓬艺术聚落、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孵化平台,构建了四季文化活动体系,催生了陶艺与布艺、银器携手,油画与竹编、动漫联动等丰富的文化场景,辐射带动各个层面的文创企业、陶瓷艺术家、精英创客等入驻,交流合作、创新创业。

  如今的三宝,犹如一个活态的复合型陶艺文化聚集地,被称为“全球艺术空间密度最高的村落”,让国内外陶瓷爱好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

  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三宝发挥陶瓷艺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作用,经常性举办传统技艺交流培训活动,打造三宝瓷窑遗址研学、陶艺文创研学等品牌,让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目前,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青白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水碓制作技艺等已入围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宝也已入选江西省非遗小镇(建设)名单。

  产业强筋

  “陶瓷+”战略融汇新动能

  做好融合文章、实现古为今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三宝用融合撬动陶瓷行业,大力实施“陶瓷+”战略,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陶瓷+创意”,匠艺互融传承创新。你印象中的瓷器是什么样的?是花瓶,是茶杯,还是成套的餐具?来到三宝,你会发现新天地。这里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方有圆、有人有物、有弹有吹、有卧有立,俨然是多姿多彩的瓷器“变形记”。三宝发挥数以千计的艺术家、手艺人、设计师等核心资源作用,推动陶瓷艺术融合创新,用新的审美思维、新的绘瓷技法、新的制瓷工艺,创造具有现代韵味、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优秀作品,推动陶瓷产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前端延伸。课题组调研时发现,创意工厂、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

  “陶瓷+旅游”,文旅相加丰富业态。高标准制定全域旅游规划、密集实施元溪村国际艺术山谷、打造乡村文旅康养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厂房建筑,建设陶艺文化村、文化展示长廊等一系列特色景点,催生乡村游、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目前,三宝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商业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成为著名网红打卡点,每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0万人次。

  “陶瓷+定制”,跨界融合激发新意。为知名企业定制“二次元”卡通鸡瓷盘、为外交部定制专门赠送国际友人的瓷器……三宝抓住个性化定制服务崛起的市场机遇,发挥拥有由众多各有专长的陶瓷生产企业、陶瓷教育科研机构、陶瓷专业人才组合而成的生产体系的优势,设计创作定制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表达,受到市场青睐。

  “陶瓷+互联网”,科技赋能畅通销售。近年来,三宝建设占地156亩的三宝国际文创中心,吸引网库、大龙网等大批互联网企业落户,并探索“线上直播+线下产业”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畅通拓展三宝陶瓷产品及特色文创产品销售渠道。目前,三宝拥有陶瓷企业电商70余家,2020年线上交易总额超过30亿元。

  开放包容

  讲好文明互鉴中国故事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景德镇陶瓷的辉煌历史写照,更是当下三宝对话世界的真实图景。调研中发现,三宝如同巨大磁场,吸引和构筑了一个多元文化艺术人才生态圈,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互促,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

  构建陶瓷人才聚集新生态。年过不惑的“景漂”黄金岭,已经在三宝打拼多年,他设计制作的创意陶瓷花盘,年销售额曾突破1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000多名海内外“景漂”在三宝创业,其中超过60%的“景漂”属于“常住型”和“候鸟型”,80.4%的“景漂”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文化交流、陶瓷收藏及瓷文化研究。对此,景德镇率先建立“景漂”人才服务中心,出台鼓励“景漂”创新创业的11条政策措施,吸引国内知名学者、外国艺术家、陶瓷爱好者、精英创客等常年驻扎,造就了三宝的陶瓷人才核心竞争力。

  开创国际文化传播新局面。“这里有完整的陶瓷工艺生产链和最优秀的艺术家,很多艺术梦想都能在这里实现。”“洋景漂”戴安娜早已把景德镇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宝发挥数量庞大的“景漂”特别是“洋景漂”人才生态圈和三宝“国际瓷谷”影响力作用,密切与国内外文化机构、陶瓷艺术机构、智库研究机构、相关组织和个人等交流合作,成为景德镇与世界交流的新名片、国际陶艺文化交流合作“硅谷”。通过举办陶瓷产品发布、国际论坛研讨、特色主题活动,今日三宝作为景德镇对话世界的“窗口”效应日益凸显。

  陶艺家李见深从海外留学归国后,在三宝创建国际陶艺村,重塑“世外陶源”独特生活生产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陶艺家、陶瓷爱好者前来创作、交流、访问,大量“洋景漂”先后旅居于此,成为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

  打造陶瓷文化交流新平台。通过实施三宝文创中心、教授街、“景漂”部落等文化交流项目,发挥“三宝论坛”、三宝国际陶艺村、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等平台对外文化交流作用,三宝的陶瓷资源优势正转化为文化高地优势。三宝国际陶艺村作为中国第一个陶瓷文化组织的代表被国际陶艺协会接纳为正式成员,先后参与和组织了澳大利亚国际陶艺创作交流展、挪威奥赛罗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陶艺盛事,并已累计接待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地陶瓷艺术家、陶瓷爱好者近万人次;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美国Smithsonian博物馆等海内外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在三宝不定期举办联合展览或者相关驻场活动。

  改革创新

  激发活力建设生态新家园

  青山绵延起伏,绿水清丽动人,逶迤近十公里的三宝好似一幅天然的风景画。以陶瓷研发、设计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以特色街区、庄园酒店为主题的乡村风情区,以艺术体验、生态养生为特色的山地休闲度假区,分布在这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陶源”里。

  重振三宝的陶瓷产业与文化魅力,离不开优美生态。近年来,三宝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乡村环境治理工作,走出了一条古村落振兴发展新路子,也为当地陶瓷产业、文旅产业、休闲养生产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用改革激活村民增收新引擎。“2018年年初,我们抓住被列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契机,先行先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使村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实现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享。”三宝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强介绍,“三个三”模式(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享,村民资源入股、国资公司资金入股、专业经营团队技术入股的三股分红,政府有形之手引导、市场无形之手经营、村民勤劳之手参与的三手合力)整合利用闲置农房、土地、山林等资源,由专业公司统一开发运营,既唤醒了三宝沉睡的资源,激发了村民就业创业的热情,也缓解了用地压力,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2015年至2020年,三宝民宿数量从29家增至98家,村民月平均收入增加约5000元。

  用生态焕发古老村落新魅力。景德镇坚定选择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2015年至今,三宝扩建道路9.1公里,新增停车位300多个,翻新房屋外立面170余栋,改造水系景观10公里,坚持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98%。在绿色掩映中,古风瓷韵随处可见,民宿民居错落有致,廊桥亭阁、古屋驿站点缀其间,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让人怡然自得。

  先行先试

  谋划三宝未来新发展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三宝已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打造陶瓷设计之谷和科技之谷的基础条件、打造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窗口”的先发优势,但是也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缺乏明晰的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规模偏小,公共服务平台薄弱,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策划组织不够系统,“景漂”“景归”人才各自为战等。未来,三宝要拿出“作示范”的担当、“勇争先”的气魄,找准发力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有更大作为,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要对陶瓷文化旅游系统谋划,突出陶瓷、产业、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艺术化、时尚化、景区化“三化驱动”,发挥陶瓷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二是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三宝千年陶瓷历史文化,构建以陶瓷文化为核心要素的特色全域旅游格局,建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的人文乡村,建成具有强烈“瓷性”的“国际瓷谷”。打造三宝文旅故事IP、形象IP、产品IP,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进一步增强三宝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大师工作室、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创意空间等串起来,推出独具特色的三宝乡村陶瓷文化旅游。

  着力打通陶瓷产业和现代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高标准打造陶瓷设计之谷和科技之谷。陶瓷铸魂、科技赋能,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是引进培育创新能力强、科技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龙头文化科技企业和团队落户,构建总部经济发展载体,形成总部经济发展生态;吸引一批省内外重点文化企业,联合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力量,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项目,打造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二是增强文旅领域的数字科技应用。抓紧实施陶瓷文化数字化工程,搭建以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陶瓷文化大数据平台;加大高技术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力度,力争在陶瓷技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窗口”,推动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一是打造高能级文化交流平台。高质量建设好三宝国际陶艺村、景德镇陶瓷大学三宝古陶瓷研究所、三宝蓬艺术聚落等已有文化交流平台,高起点建设国际汉学家研修计划实地调研地、世界创意设计成果展、国际陶瓷文化高端论坛等陶瓷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二是建设高效能文化传播推广体系。设立三宝国际瓷谷融媒体中心、开办三宝瓷谷文化网,支持国内外知名陶瓷文化企业及研发机构组织在三宝设立区域性总部、职能型总部或分支机构,搭建陶瓷新品和标准发布、展示和交易的国际陶瓷博览运营平台。三是形成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充分发挥“景漂+协会”作用,组建陶瓷创意人才发展联盟,让海内外艺术家、创客们有“家”有“根”,抱团发展,形成人才聚合效应,为促进三宝高质量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内生活力与强劲动能。

  (作者: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郭建晖 组员:王广兵、熊文等)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