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活化复兴 文化发力惠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干婧    时间:2021-09-24





  他的童年,浸泡在,江南水乡;装满了,百草园的风光,乌篷船的旅程,古戏台的唱腔……


  他虽走出了绍兴,走出了中国,但他的根,还是那,物华天宝的小城;还是那,人杰地灵的水乡。

  他便是这收起了郎中医术,操起了文学投枪的大先生——鲁迅。

  鲁迅的故乡,古街古巷古屋,小桥流水人家,一幅诗一样的画卷里,蕴藏着绍兴的风骨。鲁迅,这个伟大的名字擦亮了绍兴这座城市。

  今年,绍兴即将以故乡人民特有的方式,举办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戏剧展演、戏剧研讨会、线上线下“故乡对话”等系列活动来致敬一代文豪。

  梦魂常向故乡驰 百年后绍兴更精彩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大先生的《故乡》已发表整整一百年,这百年间,绍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倘若再回到这故乡,大先生的心,应该不会再悲凉!

  鲁迅为故乡绍兴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鲁迅故里也成为绍兴重要的名人文化旅游点,是绍兴文化的一个地标,是展示绍兴浓郁人文风情的重要窗口,也是弘扬“鲁迅精神”的主阵地。

  漫步在鲁迅中路这条古街上,随处可见粉墙黛瓦,古建筑栉比鳞次。“鲁迅故里”几个大字被醒目地镌刻在石墙上。这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以看到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鲁迅,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符号,在绍兴不断传承研修。为了找寻大先生的足迹,我们沿着《故乡》的脚步,来到了鲁迅外婆家。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捕鱼……”鲁迅在《社戏》中写了他对外婆家的印象。近百年后,鲁迅外婆家是怎样的光景?从鲁迅故居到鲁迅外婆家,仅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已说不上偏僻。

  鲁迅外婆家在越城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正是《社戏》中平桥村的缩影。站在朝北台门边的横江旁,河水静静地流淌,诉说着岁月变迁。古朴的河埠头一个挨着一个,安桥头横江和直江蜿蜒而过,一片嫩绿的秧苗,一派田园风光,也让鲁迅外婆家成为人们向往的“梦里水乡”。村里建有鲁迅文化长廊、鲁迅铜像、鲁迅外婆家祝福文化广场,还辟有农家书屋,鲁迅的作品是书屋主角……鲁迅已成为村里向外推介的头块招牌。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孙端街道凭借自身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IP,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之路。“接下来,我们将在安桥头村建造一个10多米高的望楼,登高便可俯瞰一片由稻田组成的大地景观,将《故乡》中闰土刺猹的画面搬到稻田中来,凸显鲁迅文化特色和乡土民俗风情。”孙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百年后的绍兴,再不是那样的苍黄和萧索。绍兴位列“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9名,何其振奋!近年来,绍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成为浙江唯一的全国“无废城市”试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绍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金牌城市”;全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是浙江第一批获得治水最高大奖“大禹鼎”的城市,全市优良天气比例超过83%;传承创新“枫桥经验”这个传家宝,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实现平安创建“十三连冠”并获得浙江省“平安金鼎”。

  跟着语文课本游绍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也是民族脊梁的成长之路。这个故乡,已不是原来的故乡,却也是记忆里的故乡。

  打响鲁迅品牌 文旅融合发展

  鲁迅,不仅仅是绍兴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4年开启的“鲁迅与世界文豪”跨越时空系列对话活动,丰富了鲁迅文化的内涵,为其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探索。

  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绍兴将鲁迅文化和旅游巧妙融合。在绍兴,有关鲁迅的各种景点与纪念地不胜枚举,鲁镇便是其中较典型的代表之一。

  漫步在鲁镇街景中,这里将小说幻境变成现实风景,足见设计与建造之人的用心良苦。小镇中流水潺潺而灵动,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之中尽情流淌。沿途是鳞次栉比又具有古意味的商铺,如贡品店、钱庄、当铺与油烛店等,都是鲁迅作品中提及的建筑群,令人十分亲切。

  行走在青石板上,迎面走来两列身着清朝兵服的巡逻兵,气势威严。不多时,头戴毡帽的阿Q、衣衫破旧的祥林嫂、有着穷酸气质的孔乙己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涌现在街头,让人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时代,带着无限的遐想与时代的印记。

  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镇推出了大型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全剧以鲁迅小说中的鲁镇和人物为背景,以一个小学生偶然穿越回百年前的鲁镇为线索,真实再现了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狂人等经典人物所经历的故事,沉浸式的视觉盛宴引得在场观众一片惊叹。

  来到绍兴,游客不仅是感受小说与现实的完美融合,更是体悟与弘扬鲁迅的先进思想与精神。

  近年来,绍兴开展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走近鲁迅”主题教育活动和“鲁迅故里”研学游活动。鲁迅故里研学游活动巧妙地将“绍兴祝福”“水乡社戏”等非遗项目嵌入旅游之中,通过专业解说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和游客沿途参观鲁迅笔下的人情风物,体验原汁原味的鲁迅儿时生活和学习的实物场景,加深学生和游客对鲁迅作品及绍兴风土人情的了解,感悟和传承鲁迅先生文章中内含的“鲁迅精神”。

  不仅如此,绍兴推出的“三味书屋·鲁迅故里”研学游,成为中国文旅融合的研学实践教育的典范;在鲁迅故里景区开设的“大先生书房”,方便游客和市民借阅鲁迅先生的著作。绍兴今年还举办了一系列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用各种方式,向鲁迅致敬,向先生留给我们的文学作品致敬。

  绍兴“古城复兴” 文化惠民富民

  因为鲁迅,让许多人知道了绍兴这座城市。这座以“鲁迅之城”闻名的绍兴城,自公元前490年以来便是富有的,它经历了历史沧桑和文化沉淀。这里有大禹、勾践、王羲之、徐渭、陆游、王阳明这些古今圣贤名流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一节一典礼一论坛”——公祭大禹陵典礼、兰亭书法节和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是绍兴的3张文化金名片,也是进一步提升绍兴城市影响力、推动构建绍兴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抓手。

  绍兴城不大,名人却多得紧。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绍兴正构建以鲁迅文化品牌为领衔,大禹文化、阳明文化、黄酒文化、书法文化同步发展的文化体系,让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在“鲁迅精神”的指引下,绍兴大力推动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创“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成功创建了“东亚文化之都”。

  除此之外,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绍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徐渭艺术馆也成为了绍兴文化新地标,持续火爆3个月的“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共吸引11.6万人次参观,进行讲解近1000批次。

  “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财富之一,但是古城中还有一部分仍在‘沉睡’的名人故居,其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们也亟待被‘唤醒’。”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绍兴市名人故居激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应运而生,绍兴正走出一条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保护利用绍兴古城的新路,体现了绍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

  绍兴正以文化绘就满园春色,为绍兴大地输送充分的养分,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近日,绍兴正式实施文化“三百工程”,用3年时间,激活100家名人故居,做精做强100家乡村博物馆,提升100家乡村精品图书馆。这是绍兴重塑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富民工程,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大花园”建设中的文化创新,将成为展示“绍兴窗口”的文化靓丽风景。

  古城的复兴,要主客共享,要让游客更向往,要让古城真正“活”起来。如今绍兴古城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城市大脑”,首次实现“一张图”展示集成管控,只要轻点鼠标,绍兴古城的风景名胜、台门、古建筑、古井、古桥等都能一一展示。

  古城的活化,最后发力的还是文化。高质量推进文化高地建设,需要持续讲好绍兴故事。接下来,绍兴将深化推进绍兴文化建设工程,优化公共文化供给质量,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品质,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优结构的现代文化发展体系。

  奋勇向前的绍兴,将以全球眼光和全局视野进行文化布局、提升软实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披荆斩棘再出发。


  转自: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