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多年前的丝绸原来长这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15





  ●除5号坑以外的其他几座坑都发现了丝绸残留物或者丝蛋白信号,即使已经发掘出土30多年的一、二号祭祀坑文物,考古人员也发现了丝绸残留

  ●或许非常稠密的丝织物的用途,正好和祭祀甚至作为书写工具有关;相对稀疏的丝织物,用作衣服的可能性更大

  ●7个丝绸残留物类型中,还有4种有待继续研究性复原。未来复原后,将为人们认识、复原当时三星堆的社会面貌提供宝贵资料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自启动以来,已经在多座祭祀坑发现丝绸残留物。近日,蜀锦织绣博物馆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三星堆丝绸的相关数据,成功复原出3种三星堆出土的丝绸类型。考古人员认为,这些软硬和疏密程度都不一样的丝绸,为三星堆丝绸的不同功能提供了参考——或许非常稠密的丝织物的用途,正好和祭祀甚至作为书写工具有关;稀疏的丝织物可能用作衣服。


  三星堆丝绸纹理各有不同

  在三星堆寻找丝绸,是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一个预设的重大课题。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蜀已向周王朝进贡蚕桑制品。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也刻画了战国时期蜀地繁忙的采桑图。而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也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不少学者认为,所谓蜀布,很可能就是蜀地所产的丝绸。那么,3000多年以前的三星堆有没有丝绸的存在?

  此次三星堆祭祀区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四川省文物局专门邀请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培训如何寻找丝绸。在祭祀坑启动发掘以后,考古人员在除5号坑以外的其他几座坑都发现了丝绸残留物或者丝蛋白信号。即使已经发掘出土30多年的一、二号祭祀坑文物,考古人员也没有放过,他们在二号坑一块铜器灰烬堆积层以及40余件器物上都发现了丝绸残留。让人欣喜的是,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丝绸,还在丝绸上发现涂层。三星堆的丝绸有一部分可能作为书写材料存在,由此找到证据。

  在对这些丝绸残留物进行观测时,考古人员发现,尽管这些丝织物大多处于泥化或者灰化状态,但是通过高倍显微镜等系列研究手段,还是能看清这些残片的纹样,它们因为经纬线本身的粗细以及密度不一样而疏密不同。

  7种类型已成功复原3种

  3000多年前的丝绸究竟长啥样?两个月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启动三星堆出土丝绸残片的复原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馆员郭建波负责丝绸研究。据他介绍,三星堆祭祀区目前发现的丝绸残留物,主要是平纹组织。为了丝绸复原能够更准确,他详细测量了这些丝绸残片经纬线的粗度与密度,蜀锦织绣博物馆技术人员再把长度单位微米换算成适合织造的密度单位旦尼尔,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曹代武按照参数进行复原纺织。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曹代武成功复原7种丝绸类型中的3种。

  郭建波说,当这三块丝织物还在织机上时,他也觉得“看上去就像3块普通的白纱布”。但当工作人员将它们从织机上裁剪下来,他发现3件丝织物颇有不同,“其中原件采自蛇形青铜器上的丝织物,明显感觉非常稠密,就像纸一样,比另外两件都要硬挺。对比我此前检测的数据,发现两者完全匹配:经纬线越粗越密的,复原出来的效果就越密实。”

  这个结果让郭建波颇为欣慰,“我们此前通过研究发现三星堆的丝绸上有涂层,猜测出现在祭祀坑的丝绸有一部分可能是作为书写载体使用。那么纹理更稠密的丝织物,显然更符合书写的要求。”郭建波认为,那些相对稀疏的丝织物,用作衣服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考古人员给出的7个丝绸残留物类型中,还有4种有待继续研究性复原。届时,三星堆人曾经使用的丝绸将呈现出更多的形态,为人们认识、复原当时三星堆的社会面貌提供宝贵资料。


  记者:吴晓铃 吴梦琳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