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22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必须紧紧抓住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扎深根、发新枝。但是,要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也有必须要克服的现实困难。

  对此,民进中央提出关于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提案,建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将文化舞台交给农民、扎实做好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问题】

  一是对新的文化需求趋势还准备不足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后,留在农村的妇女、老人大多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他们要健身、要看戏、要参与,新乡贤在这方面有愿望、有能力起带动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对这种新的文化需求趋势似乎还准备不足,需求信息对接渠道也不尽畅通,政策支持也就跟不上。

  二是乡村文化特色有待挖掘

  当前,富于乡村特色的民俗节日活动和村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早已踪影难寻。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大多门可罗雀、无人光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体而言比较单调、格调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是乡村文化规划需要更加重视

  一些传统村落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为了发展经济,会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在乡村文化保护意识缺失,发展规划缺位的情况下,旅游项目开发往往导致对乡村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的破坏和摧残。

  四是专业专职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有待加强

  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编制,大都是兼职,加之乡镇维稳、环保等“重要”事务繁重,没有“量化考核”的文化工作更是无人、无暇顾及。优秀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乡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一是推动线下线上的融合发展。将农家书屋、电脑室并入乡镇学校图书馆,周末及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办农村夜校、网校。在推进“宽带中国”、“宽带村村通”等工程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自然村免费WIFI村村通,推广在线阅读、在线文化活动、在线文化培训等。

  二是调整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方式。将事前的项目补助调整为事后的绩效奖励或者贷款贴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将政府文化补贴的增量部分,视各地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区别分配。

  三是打破县城与乡村文化分割,在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这需要整合资金、政策,打破部门条块化管理。

  二、将文化舞台交给农民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要统筹协调教育、文化、经济(产业)政策,使农民在农村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让农民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扶持学校开发中小学民间文艺和文化、乡土自然文化课程;编写《传统村落保护的县长(村长)文化读本》,从底层设计出发,用读本的方式指引基层领导干部、村民委员会树立大文化保护理念。

  三、扎实做好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是政策上将文化考量作为发展规划的先决条件。保证文化单位以及相关第三方机构能够介入乡村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发展旅游项目,协调好传统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的关系,注重发掘和打造特色。

  二是政策上要保障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但是政策上要设置准入门槛、加强对进入企业的审核,同时运用减免税收、无偿土地供给等,吸引那些懂农村、爱农村的社会资本长期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

  四、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制定政策引导文化人才向农村自由流动,破解户口、住房、社保政策壁垒;支持和鼓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新乡贤”发挥传承优秀文化和传播文明新风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文化站由县级文化部门垂直管理,明确岗位、刚性分工、保障经费、加强考核。特别是注重村干部选拔中的文化考量。

  三是努力培养一批既会带领村民致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文化保护意识、善于组织文化活动的优秀青年人才,按程序充实到村委会班子。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