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明星流量造假背后的真问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14





  去年,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引发社会对明星流量数据造假的关注。近日,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利用非法App恶意刷量、流量造假的刑事案件。涉案应用——“星援”App的制作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这是社交媒体行业第一起互联网黑产案,回应了公众对明星虚假流量事件的关切。“星援”App是一款模拟微博客户端,通过破解微博加密算法实现批量转发微博内容的应用软件。该软件在收取用户费用之后,能够对特定用户和博文进行批量转发操作。警方证实,这款App在粉丝圈内使用极为广泛,不到一年时间非法获利近80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星援”App只是众多刷量软件的冰山一角,市面上此类软件还有很多。(据《北京商报》6月12日报道)

  偶像产生粉丝,粉丝追捧偶像,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乐,本是文化市场发展的正常现象,也是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事情一旦过度就会变得不正常,甚至走向反面。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转发量过亿”就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这条微博。对此,人们只能“呵呵”。某艺人新专辑一举登上iTunes榜首,超第二名上百倍;某电视剧一天点击14亿,总播放量超400亿,相当于每名中国网民平均看了近52次……疯狂的“刷流量”刷出一个又一个笑料,更折射出畸形的粉丝文化和文艺市场的病态。在此过程中,狂欢的粉丝恐怕想不到,自己在借助“星援”为自家偶像鼓劲儿狂欢的同时,也成了“星援”泛滥、市场数据造假的“帮凶”。

  数据本无原罪。衡量一部作品的传播效果,评判一名艺人的“人气”,离不开收视率、票房数、点击率、转发量等必要的数据。这些统计数字,为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有助于人们降低甄别和筛选的成本。然而,当数据成了唯一标准,甚至“流量高于一切”,数据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就会被异化、扭曲,更会催生“唯流量”风,导致流量注水、数据造假等乱象。

  流量造假,是典型的作弊行为,扰乱了网络正常秩序,混淆了公众视听,还构建了虚假繁荣,严重破坏文化生态。失真的数据,会助长市场对流量的过度关注,甚至会让消费者仅依靠流量来选择、评判艺人,陷入“高流量才是高质量”的认识和消费误区。与此同时,对流量数据的过分追求,甚至“唯流量”盛行,会使一些内容生产者一味为获取流量、迎合市场而创作格调不高、低俗媚俗的作品,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也会使平台越发将流量作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广告收入、吸引投资的唯一手段,加剧流量注水、虚假繁荣问题,影响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文化特别是影视市场上,流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如何清除乱象、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也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为此,需要行业自身痛定思痛、努力改进,需要从平台到监管部门多方联手,建立健全更科学的评测机制,并加大惩戒力度,将注水数据逐出市场,引导市场良性竞争,让流量成为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和水平的真实反映,成为广大消费者消费选择的可靠依据。


  转自: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