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中华文化之“神”的表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朱恬骅    时间:2022-04-14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游戏既是传播文化的媒介,也是拉近距离的纽带。


  ■以《原神》为契机,我们有机会找到新的渠道与空间,突破“形似”的思维局限,走向对中华文化之“神”的表达。假以时日,能有助于纠正、重构西方指涉中国时的视觉符号与话语定式,让更多文化符号为我所用。

  不仅“国际范”打底

  更有专业化品质加持

  前些日子,上海出品的手机游戏《原神》大热了一把。在游戏虚构的“提瓦特大陆”上,各路玩家和他们的游戏角色一起感受着“海灯节”浓厚的节日氛围。放飞的灯笼取自中国传统孔明灯的造型,故事取景地遍布中式古典建筑元素,人物服饰更无不诉说着华服之美。

  《原神》不仅让国内玩家流连忘返,也让海外玩家啧啧称赞。2021年,《原神》是国际主流社交平台上讨论最多的游戏,还在有“游戏界奥斯卡”之称的TGA(腾讯电竞运动会)上荣获年度最佳移动游戏大奖,开创了中国本土原创IP的先河。这款游戏在全球苹果商城和谷歌商城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作为一款具有开放世界特征的“角色扮演游戏”,《原神》成功地融合了冒险、解谜、收集、卡牌等多种流行玩法,既有宏大复杂的游戏世界设定、生动铺展的故事情节,也有留白之处供玩家探索、发掘。

  支撑这款游戏精彩运转的,是开发方对于创意与技术的不懈追求。有行业分析人士提出,《原神》画面渲染的质量和角色建模的细节程度,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比较基准。

  同时,无论是略带日本动漫风格的画风、多语源混搭的角色命名,还是上海交响乐团与民乐演奏家联袂录制的游戏音乐、高质量的配音,让这款游戏不仅“国际范”打底,更有专业化品质加持。

  在国际主流视频平台上,《原神》的相关视频收获近千万次播放量。各国用户在留言中用不同的语言叙说着各自的感触,惊叹于其多变的风格与和而不同的韵律。

  更值得品味的是,《原神》跳出了感官形式上“中国元素”的堆砌,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润物细无声地嵌入游戏角色之中。比如,很多玩家被“海灯节”剧情动画中的团圆景象所打动,“兄妹团聚”的最终目标也传达了中国人对亲情的深切理解。

  对异域文化的刻画,也渗透着中华文化的立场。探索游戏世界的过程中需要结识伙伴,游历多种不同风格的城邦,才能调和“七神”,使饱经灾难的“提瓦特大陆”恢复和平。这一游戏逻辑,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伦理取向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想。

  可以说,即便人物角色的刻画方式有些日式风,配音语言也有英语、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供选择,但《原神》仍称得上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中国游戏”,是基于中华文化立场构筑起来的场景。

  游戏创造秩序

  游戏本身就是秩序

  《原神》刷新了国产原创游戏的诸多市场纪录。但10年前,华人创作者也曾以一款“另类”的游戏让世人惊艳——

  2012年,生于上海的旅美创作者及其团队制作完成了主机游戏《风之旅人》。不同于此前游戏中常见的对战厮杀,这一游戏的玩法颇具禅意:玩家只能与另一名随机分配的在线玩家合作,通过释放没有词句的“吟唱”相互致意,最后抵达旅途的终点。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之间甚至无法发送文字信息。但恰恰因为“吟唱”本身很难承载具体的意义,反倒刺激了玩家寻求相互理解,包括动用游戏世界中的石块乃至足印等传达信息、达成默契。来自陌生人的足够善意,赋予了恰如其名的和谐与美好。

  善意不仅来自玩家之间自愿的配合,也来自创作者对游戏行为逻辑的设定。创作团队在测试中发现,如果允许玩家操作的角色推拉碰撞,那么他们之间就可能陷入争斗,甚至出现将对方推下悬崖以求最有效率地抵达终点的情况。

  高度受限的互动方式,不仅是创作团队追求艺术表现力的结果,也是有意识作出的价值抉择。显然,一种容许甚至鼓励玩家之间相互争斗直至将对方杀死的游戏,与依靠相互帮助、默契配合才能获得最佳体验的游戏,对于“生命”与“胜利”、“自我”与“他者”孰轻孰重的判断是完全不同的。

  早在20世纪初,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就指出“游戏创造秩序”,游戏本身就是秩序。“它把一种暂时而有限的完美带入不完善的世界和混乱的生活当中。”通过游戏,“人关于自身处于某种万物的神圣秩序之中的意识,得到了最初的、最高的且最圣洁的表达”。

  当然,哲人所谈论的“游戏”可能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手机游戏。但是,将“游戏空间”视为“神圣空间”的转换与投射,为我们揭示了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一方面,“游戏空间”同“神圣空间”相似,都与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经济空间以及从事各种事务性活动的公共空间保持着一定距离。比如,在任天堂开发的《动物森友会》中抓蜘蛛,不必担心它是否有毒;在《原神》里锤炼武器,也不用顾忌火的炙烤。

  另一方面,人们倾心一款游戏,往往是因为在游戏所提供的“不真实”中,又蕴含了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因为日常是操劳的,而在游戏中可以收获暂时的安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争执是常有的,但相互守望、彼此成就的关系也是存在的,所以在游戏中尤为注重寻找共同的乐趣,摸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游戏以其规则设定的行为逻辑,提供了无数种“神圣秩序”的选项,能够给人以现实的启迪与慰藉。

  因此,剧情、美术、音乐等固然是游戏中展示文化的载体,行为逻辑却是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的媒介特殊性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玩什么游戏”不单纯是一种文化消费上的选择,而且意味着一种价值秩序。

  可以预见,中华文化智慧能在价值秩序的层面上进一步丰富游戏的内涵,向全球玩家提供纾解精神生活共同困境的智慧。

  基于“上海创造”

  提供更有效的表达方式

  赫伊津哈还进一步指出,游戏是一种“诗性形式”,是人们有所表达而创造出的产物。以《原神》为契机,我们有机会找到新的渠道与空间,突破“形似”的思维局限,走向对中华文化之“神”的表达。

  假以时日,不仅创作者可以避免由于刻意追求所谓“中国元素”而陷入所谓“外部凝视”,引发不必要的非议,还有助于纠正、重构西方指涉中国时的视觉符号与话语定式,从而让更多文化符号为我所用。

  这不仅有利于国产游戏拓宽表现题材和手法,增进表达方式的诗性与创意,也对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络影视等在海外提升影响产生更大助力。

  当然,我们不必也不能强求所有的文化产品都能提升到这一高度。归根结底,它需要健康的行业生态提供支撑。遗憾的是,一些具有垄断地位的游戏厂商和运营方,并未承担起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责任;小型游戏工作室则难以为继,“换皮”乃至“抄袭”之作仍充斥市场,阻碍了游戏向更具原创性的方向发展。

  在《风之旅人》基础上衍生出的另一款移动端游戏,竟然将“陌生人社交”等功能悉数引入,使原作品独特的交互方式和文化寓意遭到破坏。此类情况表明,一些游戏很容易变为资本逐利的附庸。

  因此,有必要从市场监管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让游戏回归游戏本身。这既是现阶段国产游戏可持续“出海”的一大关键,也是进一步解放诗性表达空间的长久之计。

  事实上,在游戏塑造的虚拟世界中,由于行为逻辑上的某种一致性,人与人之间更容易抛弃成见而形成共同语言。当人们与世界、与他人的关联通过游戏得到中介,也就意味着游戏的诗性表达涉及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它不仅跨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也跨越文化与地域的边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游戏既是传播文化的媒介,也是拉近距离的纽带。在以《动物森友会》为代表的“开放世界”游戏中,玩家自发组织举办了从“像素画展”到专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呈现了游戏媒介在沟通人心方面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

  作为一款同样具有“开放世界”属性、内容不断更新丰富的游戏,《原神》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游戏也在积极承担类似的沟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的潜力。

  当前,上海正在打造“全球电竞之都”,游戏与这座城市正在结下不解之缘。我们期待,通过吸引更多角度的注视,游戏的意义能基于“上海制造”“上海创造”得到拓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表达与理解方式。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