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笔者在洛阳农林科学院的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对着一株“御衣黄”牡丹,扫描其种质资源谱二维码,花态、花期、株型等诸多信息在手机上一览无余。云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加持下,洛阳农林科学院初步建起全国首家牡丹数字博物馆。
牡丹数字博物馆,为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农户或企业可以通过赏牡丹而找牡丹、种牡丹,促进“赏花经济”发展,也促进知识产权的规范。
数字技术加持,让博物馆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馆藏珍品,有更多机会走入寻常百姓家。置身数字技术大潮,博物馆不但要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更要让藏品展示通过空间意境的传达深入人心,让人们因此受到启示,从而为研发新产品和文创助力。
从博物馆文旅服务来说,很多博物馆展厅面积有限,不少藏品难以充分展出,藏品的数字化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游客看到更多藏品。同时,数字化的博物馆藏品,可以制造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备受热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唐宫夜宴》创作团队运用5G+AR技术,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将歌舞表演与博物馆中的文物放在一起,达到了堪称完美的视觉效果。
从博物馆助力文化企业发展来说,藏品的数字化就是一种创造、创新的过程,可以给企业以新的研发启示和文创灵感。博物馆也可通过企业、游客“点餐”,博物馆“做饭”的形式获得一部分收益。当然,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博物馆潜力,靠博物馆唱独角戏不行,和企业唱“二人转”也不够,更要从顶层设计和政策层面多管齐下,多汲取游客的好点子、好建议,通过推出一批“专精特新”的博物馆,为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数字化目前没有标准成熟的案例可循,在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也要警惕泡沫、跟风乱象,注重数据安全,在发展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转自:湖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