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3-24





  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帮助各地深入理解、抓好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出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之举,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实现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跨越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也从“绝对性短缺”转变到“结构性短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驱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主旋律。

  《实施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导向,紧紧围绕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对于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落实中需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确保在设施体系建设、服务产品供给、政府保障水平等方面实现“量”的增长,同时也要确保在文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和服务效能等方面有“质”的提高。二是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补短板不留余力、提效能不留余量、拓空间不留余地,致力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三是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彰显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实现基本项目有标可保、创新项目有标引领、保障措施有标支撑,顺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缺不缺,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四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坚持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和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实施意见》的主要考虑

  穆平潮(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文化馆馆长助理):《实施意见》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陕西名片、办好人民满意的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供给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要将社会发展和文化功能结合起来,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来看待公共文化发展,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与提供的服务。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工作要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的作用。帮助、引导人们了解新发展阶段的优质文化资源、内容,进而提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空间、服务,建立链条式、阶梯式的发展平台,让群众从零散、单次、偶然的文化感受转换为长期可持续的、多层次文化参与和需求,使我省公共文化发展葆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基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链接功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要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要加强云服务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场景应用和平台合作。加强地方特色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应用,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优质资源智慧化升级,培养高黏性数字人文社群。新的公共文化样式已大量存在于现有公共文化场馆之外的新的社会交往中,面对新情况,服务主体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及分工,在有限的公共文化物理空间中,进一步深化对民众精神文化空间的关注,合理布局,优化服务与管理,做好新时代公共文化高质量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文化资源不断优化整合的过程,要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坚持共建共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营、志愿服务等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这对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鼓励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在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提高环境的美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

  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施意见》落实

  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负责人:近年来,省财政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协同供给。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推进落实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方案,政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省、市、县各级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结合财力增长情况不断增加投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同时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平和能力,使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能够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方面协同推进,实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有效协同供给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善、戏曲进乡村、全民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创建全民共享的新型文化空间,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是加强组织实施,提升服务效能。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统筹整合各级各类专项资金,推进建成一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和示范镇(街),创建一批国家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建设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艺术乡村”及社区公共文化创意空间,支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革命老区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改造,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县级以上全覆盖,鼓励开展全民阅读、群众大舞台及手工艺作坊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地市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先争优行动,打造基层明星站,激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突出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教育、商业及其他公共服务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配置。借助陕西科技产业优势,达成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反哺科技的互利局面。深化与教育的融合,公共文化机构通过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少年儿童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活动场所。图书馆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种类丰富优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发挥文化展览、文艺创作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表演、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

  五是重视数字赋能,拓展空间场域。落实公共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构筑线下线上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协同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文化馆、云博物馆、新兴媒介建设发展,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创建高品质文化服务空间,鼓励商场街区、独立书店、咖啡茶吧、文艺培训机构等植入公共文化功能;设立研学实践基地,探索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音乐角、嘉年华等服务;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赋能公共文化产品,培育打造数字文化服务品牌。

  《实施意见》对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将发挥重要作用

  陈启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五大行动”之一,是乡村振兴的“魂”。《实施意见》既对新时期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又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对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总的来讲,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标准引领、普惠均等。通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场次、农村图书流通率、文图两馆流动服务场次、数字资源利用率等,涉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类项目,按照量力而行、确保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均等。

  二是补齐短板、提档升级。截至“十三五”末,省、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镇村(社区)设施依然短板突出,特别是大批易地搬迁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尚未布局到位。《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地市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先争优行动,打造基层明星站(中心)”“围绕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主题举办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补齐短板、提档升级明确了工作载体。

  三是优化服务、提质增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如何进一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公共文化设施要落实好免费开放政策”“加强错时、延时开放服务,鼓励开展夜间服务,提升流动服务能力”,就是要求持续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排查治理,推动镇(街)、村(社区)文化设施要在错时开放、延时开放上有硬措施,在优质服务、创新服务上出实招。

  四是用活资源、讲好故事。用活民间文化资源,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关键在于公共文化服务有温度、接地气。《实施意见》提出“优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管机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影响广泛、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就要求各地深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形成邻里和睦、崇尚自然、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厚笃实的乡风文明。

  五是健全机制、优化治理。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主导依靠政府,主体应当是农民群众。如何调动农民群众文化内生动力和组织能力,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实施意见》要求“推广‘乡村文化理事会’‘文化大院’等经验,统筹用好乡村‘五老人员’,放大乡贤示范带动作用”,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在广大乡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迈向新的高度。

  《实施意见》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郑永峰(府谷县图书馆馆长):《实施意见》对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特别提出“总结推广‘同城快递’‘邮政一元替你还’‘行业分馆’‘新民风建设’等服务模式和创新经验,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作为“同城快递”模式的践行者,我们深受鼓舞。近年来,府谷县图书馆立足城乡特点,通过补短板、促融合等方式统筹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提高服务效能,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与《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全部吻合。

  “信用书吧”为城乡读者提供了阅读新空间。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共同建设“信用书吧”是破解当地政府投入不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农商银行遍布城乡,人流集中;有现成的安保人员和免费的无线网络,把空间较大的营业厅建设为图书馆分馆(信用书吧),图书馆仅需提供相关书籍和数字资源及运行设备即可。

  “同城快递”解决了农村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现阶段城乡公共读书资源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农村居民读书难、资源匮乏,乡镇干部、企业员工因地域限制而造成借书难现象,严重阻碍了人们阅读的步伐。府谷县图书馆以解决阅读“最后一公里”为宗旨,以外卖方式实现“同城快递,书服到家”,解决了部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问题,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

  “黄河文化文献及数字资源主题图书馆”建设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了创新案例。随着时代的进步,黄河文化逐渐与时代接轨,不断被赋予着新的内涵和意义,衍生出崭新的精神层次。结合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启动实施“黄河文化文献资源”和“黄河记忆”数字资源主题图书馆项目。建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经典书画展厅、黄河记忆数字资源主题馆、黄河文化综合展厅(包含黄河红色文化资源、黄河祖根文化资源、黄河农耕文化资源、黄河治理文化资源、黄河商业文化资源、黄河旅游文化资源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以及黄河文化文献资源主题馆、水文化和水资源保护主题馆、黄河文化影视体验厅等成为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的“新宠”。

  《实施意见》对文化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甄陵(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高陵区文化馆馆长):《实施意见》对各级文化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馆阵地设施的提升提出新要求。《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县级以上文化馆上等级率实现新突破”,范围限定在了县级以上文化馆,没有限定具体的数据要求,为全省文化馆在“十四五”时期留足了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实施意见》用“实现新突破”来表述,并强调注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导向,各地文化馆应领悟“新突破”的含义,努力在“涌现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场馆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对加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提出量化指标。未来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传播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方式。《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县级以上文化馆对接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界定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重点是县级以上文化馆,对接率要求达到l00%的具体要求,体现的是我省对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量化指标,也是各级文化馆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这和国家三部委《意见》和“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的“推动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地方云的对接”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目标相一致。

  三是对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出了新构架。《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文化馆探索建立新型中心馆”,并将其纳入总分馆制体系,这是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亮点。用“鼓励探索”来表述具有导向性,同国家三部委的《意见》中鼓励倡导的建设“区域分中心”相得益彰,更彰显陕西特色。强调在“引导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街道)增设文化馆分馆”的目标要求,和“新型中心馆”模式并驾齐驱相匹配。前者是“鼓励”,后者是“引导”,目标是“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创意空间”,都体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四是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实施意见》强调从业者应“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我省文化馆高质量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创新体现。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转自: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