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聚焦”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周应良    时间:2022-03-23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作出了“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五个聚焦”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


  聚焦公共文化体系抓服务。进一步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积极向上争取并合理利用每年中央补助大理州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指导、协调、督促缺乏独立办公场所及开展文化活动场地的乡镇,加快文化场所选址建设,扩充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模。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整合地方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措施,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优质精品服务群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

  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抓保护。加大对非遗资源的调查研究,扎实做好濒危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重点挖掘保护濒危非遗项目,尤其是阿昌族、布朗族等人口较少世居民族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将非遗保护成果展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加强保护实验区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传习点建设,规范管理,加强档案建设。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乡村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室。

  聚焦乡愁文化资源抓利用。开展乡村文化遗产普查统计,将反映农耕文化的代表实物(木雕、石雕、匾额等)纳入普查保护范围,摸清遗产底数,组织专家对普查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分类整理,建立遗产数据库,明确发掘重点。系统谋划推进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大地景观,努力打造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

  聚焦文化队伍建设抓培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文化培训班、选派文艺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方式,全力做好群众文化培训和辅导工作,提升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文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乡村各门类文艺人才培训,加大乡村文艺人才专业队伍建设力度,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聚焦乡风文明建设抓培育。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将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应时守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父慈子孝、敬老孝亲、兄友弟恭、吃苦耐劳等精神品格,重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现代版“村规民约”,经过村民议事会、村民大会等充分讨论后确定下来,将其内化为价值准则,外化为行为规范。积极培育新乡贤人士,把德高望重、道德模范、乡村能人等有助于乡村治理的人,纳入乡贤队伍,使其成为乡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和农耕文化的传承者。培育淳朴民风,遏制农村黄赌毒、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耕读为本、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的优良传统,培育良好家风,着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对文明乡风的涵育和滋养功能。

  (作者单位: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


  转自:云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